九月十八日颶風

· 區越
蚊聲幾夜雜秋聲,怪得閒窗睡易醒。 風雨異常先有兆,田廬淹沒恨收成。 西山南海多強寇,十室九空猶橫徵。 仁愛天心知有在,閭閻何計可殘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颶風:[jù fēng] 強烈的熱帶氣旋,通常伴隨狂風暴雨。
  • 區越:明朝詩人,生平不詳。
  • 蚊聲:蚊子的嗡嗡聲。
  • :混合,交錯。
  • 怪得:難怪。
  • 淹沒:被水覆蓋。
  • :遺憾,怨恨。
  • 收成:農作物的收穫。
  • 西山: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強寇:強盜,盜賊。
  • 十室九空:形容戰亂或災難後,人們逃離,房屋空無一人。
  • 橫徵:橫行霸道地徵收稅賦。
  • 仁愛:仁慈和愛心。
  • 天心:天意,上天的意志。
  • 閭閻:[lǘ yán] 古代的居民區,這裏指普通百姓。
  • 殘生:艱難地維持生活。

翻譯

幾夜來,蚊子的嗡嗡聲與秋聲交織,難怪我在安靜的窗邊難以安睡。風雨異常,預示着不祥,田地和房屋被水淹沒,我深感遺憾農作物的收成。西山和南海地區盜賊橫行,許多家庭因戰亂而空無一人,卻仍遭受苛捐雜稅的壓迫。天意中是否還存有仁愛之心?普通百姓又該如何艱難地維持生活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社會動盪和自然災害的雙重苦難。詩人通過蚊聲與秋聲的交織,形象地表達了內心的不安與焦慮。風雨異常、田廬淹沒,反映了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破壞,而西山南海的強寇和橫徵暴斂,則揭示了社會動盪和人民疾苦。詩末對天意的質疑和對百姓生存狀態的關切,體現了詩人深切的人文關懷。

區越

區越,參校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四年刻《鄉賢區西屏集》(簡稱萬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簡稱民國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