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衡以修復六代祖旌亭見示賦此
宋祚逢厓讖已終,可憐當代盡英雄。
虞淵赤手難撈日,炎海窮鱗死附龍。
釜庾尚存皆國賦,疲嬴思濟本由衷。
旌亭異日誰修復,賴有云孫識兩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宋祚:指宋朝的國運。
- 逢厓讖:遇到預言中的災難。厓讖(yá chèn),古代預言吉凶的文字。
- 虞淵:古代神話中的地名,傳說太陽落下的地方。
- 赤手:空手,無工具或武器。
- 撈日:比喻挽救危局。
- 炎海:比喻極熱或極危險的地方。
- 窮鱗:指陷入絕境的魚,比喻處境艱難的人。
- 死附龍:比喻在絕境中依附有權勢的人。
- 釜庾:指國家的糧食儲備。釜(fǔ),古代的鍋;庾(yǔ),古代的糧倉。
- 疲嬴:疲倦的百姓。嬴(yíng),古代對百姓的稱呼。
- 思濟:希望得到救助。
- 本由衷:出於真心。
- 旌亭:古代用來表彰功臣的亭子。
- 雲孫:指遠孫,即後代。
- 識兩翁:認識兩位老者,這裏可能指有智慧和見識的長者。
翻譯
宋朝的國運在遇到預言中的災難時已經終結,可憐那一代人都是英雄。空手難以挽救日落的虞淵,像是在炎熱的海中,陷入絕境的魚只能依附於龍。國家的糧食儲備尚存,但都是國家的賦稅,疲倦的百姓希望得到救助,這是出於他們的真心。將來誰會修復那表彰功臣的亭子呢?幸好有後代的子孫認識兩位有智慧的老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宋朝末年的歷史背景的描繪,表達了對那個時代英雄人物的同情和對國家命運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虞淵赤手難撈日」和「炎海窮鱗死附龍」,形象地描繪了英雄們在絕境中的無奈和掙扎。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憂慮和對後代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認識歷史,繼承前人的智慧和勇氣,修復和振興國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感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