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秋況

蹉跎誰復問長安,九陌花光夢裏看。 邦禁自寬愁酷吏,史宬多闕借稗官。 風流異代仍歸晉,月旦何心冀識韓。 清譽幾人終惠好,楚江回首溯雞壇。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九陌:指京城的大街小巷。
  • 邦禁:國家的禁令。
  • 史宬:古代收藏史書的地方。
  • :缺失。
  • 稗官:古代的小官,負責記錄街談巷語,後泛指小說或小說家。
  • 月旦:農曆每月初一,也指評議人物。
  • 冀識韓:希望被韓愈這樣的人所認識。韓愈,唐代文學家。
  • 惠好:恩惠,好處。
  • 楚江: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古楚國地區。
  • 雞壇:指朋友相交的場所。

翻譯

時光蹉跎,誰還會關心長安的繁華,只能在夢中看到京城的花光。 國家的禁令雖寬,卻憂心於嚴酷的官吏,史館中的史書多有缺失,只能藉助於小說家的記載。 風流的時代已經異於往昔,歸屬於晉朝,人們評議人物時,又怎會希望被韓愈這樣的大家所認識。 真正能得到清譽和好處的人有幾個呢?回首楚江,追溯朋友相交的場所。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世事變遷的感慨。詩中,「九陌花光夢裏看」描繪了詩人對往昔繁華的懷念,而「邦禁自寬愁酷吏」則反映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憂慮。後兩句通過對歷史和人物評價的思考,抒發了詩人對個人命運和時代變遷的深刻感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深刻認識和對個人境遇的無奈感慨。

區懷年

區懷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貢生,任太學考通判。明思宗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選,以內艱回籍,後授翰林院孔目。歸臥雲石,學赤松遊,日以賡和撰述爲事。著有《玄超堂藏稿》、《擊築吟》諸集。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