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薪勞悔悟晚尋幽,積恨叢愆自水流。 塵外物情閒紀夢,酒邊花醉薄銷愁。 人歸遠浦青帆暮,雁旅寒煙碧樹秋。 身放病留天意解,圃雲棲倦筆耕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薪勞:辛苦勞作。
  • 悔悟:後悔並意識到錯誤。
  • 積恨:積累的怨恨。
  • 叢愆:衆多的過錯。
  • 水流:比喻時間的流逝。
  • 塵外物情:世俗之外的情感。
  • (xián):同「閒」,悠閒。
  • 紀夢:記錄夢境。
  • 酒邊花醉:飲酒時花影搖曳,形容醉意。
  • 薄銷愁:輕微地消解憂愁。
  • 青帆:青色的帆船。
  • 雁旅:雁羣遷徙,比喻旅途。
  • 寒煙:寒冷的霧氣。
  • 碧樹:翠綠的樹木。
  • 身放病留:身體雖放縱,但疾病依舊。
  • 天意解:天意的解釋或理解。
  • 圃雲棲倦:在園中雲霧繚繞之地感到疲倦。
  • 筆耕儔:以筆爲耕的伴侶,指文人。

翻譯

辛苦勞作之後,我後悔覺悟得太晚,纔開始尋找幽靜之地。積累的怨恨和過錯,隨着時間的流逝,自然消逝。在世俗之外,我悠閒地記錄夢境,飲酒時花影搖曳,輕微地消解憂愁。人們歸去,遠處的青色帆船在暮色中隱約可見,雁羣在寒煙中遷徙,碧綠的樹木在秋風中搖曳。我的身體雖放縱,但疾病依舊,天意的解釋讓我感到疲倦。在園中雲霧繚繞之地,我與筆耕的伴侶一同棲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辛苦勞作的悔悟,以及對幽靜生活的嚮往。詩中,「薪勞悔悟晚尋幽」一句,既體現了作者的反思,也展示了他對寧靜生活的渴望。後文通過對夢境、酒花、青帆、雁旅等意象的描繪,構建了一幅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畫面。最後,作者以「身放病留天意解,圃雲棲倦筆耕儔」作結,表達了對天意的理解和對文人生活的疲倦,同時也透露出一種隨遇而安、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精神風貌。

區懷年

區懷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貢生,任太學考通判。明思宗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選,以內艱回籍,後授翰林院孔目。歸臥雲石,學赤松遊,日以賡和撰述爲事。著有《玄超堂藏稿》、《擊築吟》諸集。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