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侯赴錢塘

· 高啓
一鶴隨車到郡朝,剩山殘水尚蕭條。 碗藏秋冢金方出,箭插寒沙鐵未銷。 重見花開非舊賞,初聞麥秀是新謠。 幾時南作諸侯客,釃酒江亭看晚潮。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剩山殘水:指戰亂後殘破的景象。
  • 秋冢:秋天的墳墓。
  • 金方出:指金器從墳墓中被發現。
  • 箭插寒沙:箭矢插在寒冷的沙地上。
  • 鐵未銷:鐵器尚未完全腐蝕。
  • 舊賞:舊時的欣賞。
  • 麥秀:麥子成熟時的景象。
  • 新謠:新的歌謠。
  • 諸侯客:指在諸侯國中做客。
  • 釃酒:斟酒。
  • 江亭:江邊的亭子。
  • 晚潮:傍晚的潮水。

翻譯

一隻鶴隨着車輛來到郡城朝拜,戰亂後的景象依然殘破蕭條。 秋天的墳墓中剛剛出土了金器,箭矢插在寒冷的沙地上,鐵器尚未完全腐蝕。 再次見到花開,卻不再是舊時的欣賞,初次聽到麥子成熟時的歌謠,卻是新的曲調。 何時能在南方成爲諸侯的客人,斟酒在江邊的亭子,觀賞傍晚的潮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亂後的蕭條景象,以及對舊時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中通過「剩山殘水」、「秋冢金方出」、「箭插寒沙鐵未銷」等意象,生動地表現了戰亂的痕跡和歷史的滄桑。後兩句則通過「重見花開非舊賞」、「初聞麥秀是新謠」表達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後兩句則展現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能在南方成爲諸侯的客人,享受寧靜的生活。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