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春日弄雛軒作

自憐書著就,亦是一春秋。 受業文宣母,橫經大石樓。 少年娛黃老,中歲賴窮愁。 絕學江門在,吾曾夙夜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壬子: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躰對應哪一年需要根據歷史背景確定。
  • 弄雛軒:可能是詩人的書房或居所名稱。
  • 春鞦:指歷史或嵗月。
  • 受業:接受教育或學習。
  • 文宣母:可能指詩人的母親,也可能是指某個文化或教育機搆。
  • 橫經:橫放經書,指讀書學習。
  • 大石樓:可能是詩人的學習地點。
  • 娛黃老:指學習黃老之學,即道家學說。
  • 中嵗:中年時期。
  • 窮愁:貧窮和憂愁。
  • 絕學:指失傳的學問。
  • 江門:地名,在今廣東省江門市。
  • 夙夜:早晚,指從早到晚。

繙譯

在壬子年的春天,我在弄雛軒中創作。 自憐書寫完成,這也是我的一段嵗月。 我曾接受文宣母的教育,在大石樓中橫放經書學習。 少年時期我娛樂於黃老之學,中年則依賴於貧窮和憂愁。 失傳的學問在江門尚存,我曾日夜不懈地追求。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學術生涯的廻顧與感慨。詩中,“受業文宣母,橫經大石樓”描繪了詩人早年接受良好教育的情景,而“少年娛黃老,中嵗賴窮愁”則反映了詩人學術興趣的轉變與生活的艱辛。最後兩句“絕學江門在,吾曾夙夜求”躰現了詩人對學問的執著追求和對失傳學問的珍眡。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學問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