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春日弄雛軒作

楚俗多哀怨,三閭曲最高。 未曾生漢武,誰解愛離騷。 託意惟男女,凌虛少羽毛。 相思泉下友,淚溼舊檀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子: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哪一年需要結合歷史背景。
  • 弄雛軒:詩人的書齋名。
  • 三閭:指屈原,因其曾任楚國三閭大夫。
  • 離騷:屈原的代表作,中國古代詩歌的瑰寶。
  • 託意:寄託情感。
  • 凌虛:超越現實,形容詩文意境高遠。
  • 檀槽:古代樂器琵琶上架弦的格子,這裏指琵琶。

翻譯

在壬子年春天,我在弄雛軒中創作。 楚地的風俗充滿了哀怨,屈原的曲調最爲高妙。 如果未曾有漢武帝的誕生,又有誰能夠理解並熱愛《離騷》呢? 我的情感寄託多在男女之情,詩文意境雖高遠卻缺少些許飛翔的羽毛。 我思念着泉下的朋友,淚水溼透了舊時的琵琶。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屈原及其作品《離騷》的深切敬仰與熱愛。詩中,「楚俗多哀怨,三閭曲最高」直接點明瞭屈原作品的情感基調及其在文學上的卓越地位。後句「未曾生漢武,誰解愛離騷」則巧妙地通過假設,強調了《離騷》的深遠影響和難以被完全理解的獨特魅力。結尾的「相思泉下友,淚溼舊檀槽」則抒發了詩人對已故友人的深切懷念,以及對屈原精神的傳承與共鳴。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屈原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