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茅天石

苕霅溪邊客,丹青世所無。 以予爲屈子,因作遠遊圖。 舊業餘天目,新詩滿太湖。 繇來名下士,多半在菰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苕霅(tiáo zhà):指苕溪和霅溪,兩條河流的名稱,位於浙江省。
  • 丹青:指繪畫藝術。
  • 屈子:指屈原,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
  • 遠遊圖:一幅描繪遠遊場景的畫作。
  • 天目:指天目山,位於浙江省,是中國著名的山脈之一。
  • 太湖:中國東部的一個大型淡水湖,位於江蘇省和浙江省之間。
  • 繇來(yóu lái):自古以來。
  • 菰蘆(gū lú):指生長在水邊的植物,這裏比喻隱居的地方。

翻譯

苕溪和霅溪邊的客人,你的繪畫技藝世間罕見。 因爲你視我爲屈原,所以創作了一幅遠遊圖。 我的舊業與天目山餘脈相連,新詩則遍佈太湖之濱。 自古以來,名士多隱居於水邊的菰蘆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是屈大均贈給一位擅長繪畫的朋友茅天石的。詩中,屈大均讚美了茅天石的繪畫才能,並表達了自己對屈原的敬仰。通過「遠遊圖」這一意象,詩人展現了自己與屈原的精神聯繫,以及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的最後兩句,以「菰蘆」爲喻,暗示了名士多選擇隱居,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嚮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