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鴟夷子:指春秋時期的越國大夫范蠡,他功成身退後,傳說中改名鴟夷子皮,泛舟五湖。
- 扁舟:小船。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 七十二:形容山峯衆多。
- 姑蘇:蘇州的古稱。
- 禦兒城: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某個古城。
- 艫:船頭,這裏指船。
翻譯
昨天我憑弔了鴟夷子,他曾乘着小船前往五湖。 連綿的七十二座山峯,彷彿在姑蘇送別他。 秋水又將到來,佳人正陪伴在身旁。 在禦兒城的月光下,我們再次高聲吟詠,登上船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們在初秋時節泛舟長水的情景,通過憑弔歷史人物范蠡(鴟夷子)來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秋水又將至,佳人方與俱」一句,既展現了秋天的美景,又增添了詩意與浪漫。結尾的「禦兒城畔月,高詠復登艫」則表現了詩人與朋友們在月光下吟詠、登船的雅興,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