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旺湖夜泊

· 宗臣
落日孤舟下石樑,蒹葭寒色起蒼茫。 青天忽墮大湖水,明月長流萬里光。 中夜鸕鶿回朔氣,南來鴻雁亂胡霜。 他鄉歲暮悲遊子,涕淚時時滿客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蒹葭(jiān jiā):蘆葦。
  • 蒼茫:形容景色遼闊無邊,模糊不清。
  • :落。
  • 鸕鶿(lú cí):一種水鳥,常用於捕魚。
  • 朔氣:北方的寒氣。
  • 胡霜:北方的霜。
  • 遊子:離家在外的人。

翻譯

夕陽西下,孤舟停泊在石樑之下,蘆葦叢中透出寒意,景色蒼茫。 青天忽然間彷彿墜入了大湖之中,明亮的月光長久地照耀着萬里長空。 深夜裏,鸕鶿在北方的寒氣中迴旋,南來的鴻雁在胡地的霜雪中雜亂飛翔。 異鄉的歲末,讓遊子感到悲傷,淚水不時地沾溼了客人的衣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遊子在南旺湖夜泊時的孤獨與哀愁。詩中,「落日孤舟」與「蒹葭寒色」共同營造出一種蒼茫而淒涼的氛圍,凸顯了遊子的孤寂。後兩句通過天象的變化,以「青天墮湖」和「明月長流」來象徵遊子內心的波瀾與長久的思鄉之情。結尾的「涕淚滿客裳」更是直抒胸臆,表達了遊子深切的鄉愁和無奈。

宗臣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