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 義州作

紛紛世夢暫無安。蟻循環。少開顏。悟道修真,要脫死生關。認得元初無一物,除妄想,斷高攀。 老來佚樂正宜閒。罷輪竿。釣舟還。物外清遊,歷遍古仙壇。更待東君傳信息,度遼水,看閭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蟻循環:比喻世間衆生如螞蟻般忙碌循環,指世俗生活的繁忙與重複。
  • 悟道修真:領悟真理,修煉成仙。
  • 元初無一物:指宇宙最初的狀態是空無一物的,這裏用來比喻人的本心清淨無染。
  • 除妄想: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
  • 斷高攀:斷絕不切實際的追求。
  • 罷輪竿:停止使用釣魚的輪竿,意指放下世俗的追求。
  • 物外清遊:超脫世俗的清淨遊歷。
  • 古仙壇:古代仙人修煉的地方。
  • 東君:指春天的神,也泛指春天。
  • 度遼水:穿越遼河,指旅行。
  • 看閭山:觀賞閭山,閭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道教聖地。

翻譯

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暫時難以找到安寧。人們像螞蟻一樣忙碌循環,很少有開懷的笑容。領悟了道,修煉成真,是爲了超越生死的界限。認識到最初的狀態是空無一物的,所以要消除妄想,斷絕不切實際的追求。

年老之後,正是享受閒適生活的時候。放下釣魚的輪竿,駕着小舟回航。超脫世俗,遊歷在清淨之地,遍訪古代仙人的修煉壇。期待春天的神傳遞消息,穿越遼河,去觀賞那著名的閭山。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超脫和對修道生活的嚮往。通過對比世俗的繁忙與修真的清淨,作者強調了悟道修真的重要性。詩中「蟻循環」形象地描繪了世俗的忙碌,而「悟道修真」則是對這種生活的超越。後半部分則描繪了老年的閒適和對自然美景的嚮往,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寧靜安詳的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真諦的深刻領悟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尹志平

尹志平,字太和,爲金末及元代蒙古時期著名全真道士。祖籍河北滄州,宋時徙居萊州(今山東掖縣)。邱處機卒時遺命志平嗣教(或雲遺命宋道安嗣教。待處機喪事終,宋以年老請志平代),是爲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師。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