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馬嘆

· 王冕
君不見秦皇二世治天下,趙高妄指鹿爲馬。遂令衆口毀權奇,異獸須臾滿高價。 東亭牡騾十萬錢,西城牝驢數百千。駏驢馲?入奇遠,犁韂賈勇穹廬前。 三十六郡五百萬,一旦驚風墮塗炭。天閒雲散雨聲寒,峻骨壘壘秋草爛。 毳衣健兒牽狗車,皮冒女郎隨橐駝。將軍怒斬白鼻駒,丞相唾遂獅子花。 獨留款段在君側,錦韂金鞍青玉勒。噴臊撼動赤墀風,太僕御官愁失色。 痛憐物產不偶時,龍媒滅沒其誰知?況無古王同爾馳,相逢徒作窮途悲。 吾聞天馬出西極,霜蹄蹴踏飛霹靂。當年堆壁不敢沽,豈料於今供啖食? 庖羲已矣古道蕪,何時重見榮河圖?孫陽已作飯牛客,非子去隨牧羝奴。 嗚呼,不獨馬之委,天下奇材亦如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趙高:秦朝宦官,曾指鹿爲馬,混淆是非。
  • 權奇:奇特,非凡。
  • 駏驢馲?:(jù lǘ zhè dú):各種奇特的驢馬。
  • 犁韂:(lí chàn):古代戰車上的皮製護具。
  • 賈勇:(gǔ yǒng):賣力,勇敢。
  • 穹廬:(qióng lú):古代遊牧民族居住的帳篷。
  • 天閒:(tiān xián):天上的閒暇,比喻安寧。
  • 峻骨:(jùn gǔ):高大的骨頭,比喻英勇的將士。
  • 毳衣:(cuì yī):毛皮衣服。
  • 皮冒:(pí mào):皮製的帽子。
  • 款段:(kuǎn duàn):緩慢的步伐。
  • 赤墀:(chì chí):紅色的臺階。
  • 太僕:(tài pú):古代官名,掌管皇帝的車馬。
  • 龍媒:(lóng méi):傳說中的神馬。
  • 庖羲:(páo xī):古代傳說中的帝王,伏羲。
  • 榮河圖:(róng hé tú):傳說中的祥瑞之兆。
  • 孫陽:(sūn yáng):古代著名的相馬師。
  • 非子:(fēi zǐ):古代著名的牧馬人。
  • 牧羝奴:(mù dī nú):牧羊的奴隸。

翻譯

你難道沒聽說秦朝的二世皇帝統治天下時,趙高竟然荒謬地指鹿爲馬。這使得衆人都開始詆譭那些非凡的異獸,這些異獸的價格瞬間飆升。東亭的牡騾價值十萬錢,西城的牝驢價值數百千。各種奇特的驢馬被遠距離交易,戰車上的皮製護具在前線勇敢地戰鬥。三十六郡的五百萬人口,一瞬間就像被風吹散,落入塵埃。天上的安寧被打破,雨聲帶着寒意,高大的骨頭堆疊在秋草中腐爛。穿着毛皮衣服的健壯男子牽着狗車,戴着皮帽的女郎跟隨着駱駝。將軍憤怒地斬殺了白鼻的馬駒,丞相唾棄了獅子花。只有緩慢的步伐留在君王身邊,裝飾着錦緞金鞍和青玉的馬勒。馬的噴鼻聲震撼着紅色的臺階,太僕和御官都面露憂色。我深感痛惜這些生物生不逢時,神馬龍媒的滅沒又有誰知?何況古代的王者已不復存在,相逢只能徒增窮途的悲哀。我聽說天馬出自西極,它的蹄子踏過的地方如同雷電般震撼。當年這些馬被堆在牆壁上不敢出售,怎料到現在只能供人食用?伏羲的時代已經遠去,古道已經荒蕪,何時能再次見到祥瑞的榮河圖?孫陽已經成爲喂牛的人,非子也跟隨牧羊的奴隸去了。唉,不僅僅是馬的命運如此,天下的奇才也是如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秦朝末年趙高指鹿爲馬的歷史事件的回顧,以及對當時社會動盪、價值觀念混亂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才被埋沒的深切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歷史的深刻理解。通過對馬的命運的描寫,作者隱喻了人才在亂世中的無奈和悲哀,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和對理想時代的嚮往。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