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
東晉風流安在哉,煙嵐漠漠山崔嵬。衰蘭無苗土花盛,長鬆落雪孤猿哀。
滿地紅陽似無主,春風不獨黃鸝語。
當時諸子已寂寥,真本《蘭亭》在何許?攲檐老樹緣女蘿,崩崖斷壁青相磨。
舊時觴詠行樂地,今朝魚鼓瞿曇家。荒林晝靜響啄木,流水潺潺繞山曲。
遊人不來芳草多,習習餘風度空谷。去年載酒誦古詩,今年拄杖讀古碑。
年年慷慨入清夢,何事俯仰成傷悲。故人不見天地老,千古溪山爲誰好?
空亭回首獨淒涼,山月無痕修竹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煙嵐(lán):山中的霧氣。
- 崔嵬(wéi):形容山勢高峻。
- 衰蘭:凋謝的蘭花。
- 土花:苔蘚。
- 攲檐(qī):傾斜的屋檐。
- 女蘿:一種植物,常附生在樹木上。
- 崩崖斷壁:形容山崖崩塌,牆壁斷裂的景象。
- 瞿曇(qú tán):佛教用語,指佛陀。
- 啄木:啄木鳥。
- 習習:形容風聲。
- 俯仰:低頭和擡頭,比喻時間的短暫。
- 淒涼:形容景象或心情的孤寂冷落。
翻譯
東晉的風流人物現在在哪裏呢?山中的霧氣瀰漫,山勢高峻。凋謝的蘭花沒有新芽,苔蘚茂盛,孤獨的猿猴在長鬆落雪中哀鳴。
滿地紅陽似乎無人照管,春風中不只是黃鸝在鳴叫。
當時的才子們已經寂寥無聲,真正的蘭亭序在哪裏呢?傾斜的屋檐上老樹纏繞着女蘿,崩塌的山崖和斷裂的牆壁上青苔相映。
昔日飲酒賦詩的行樂之地,如今成了佛陀的居所,荒涼的林中白天靜悄悄,只有啄木鳥的叫聲,流水潺潺環繞着山曲。
遊人不來,芳草茂盛,習習的風聲穿過空谷。去年我帶着酒來這裏誦讀古詩,今年我拄着柺杖來讀古碑。
年年都有慷慨之情進入我的夢境,爲何一擡頭一低頭間就感到傷悲。故人不見,天地依舊,千古的溪山爲誰而美好?
空蕩的亭子回首望去,只有淒涼,山月無痕,修竹稀少。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東晉蘭亭舊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往昔風流人物和盛世的懷念,以及對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徵的手法,如「衰蘭無苗土花盛」與「長鬆落雪孤猿哀」對比,突出了自然景物的變遷與人事的凋零。後文中的「故人不見天地老,千古溪山爲誰好?」更是深刻地抒發了對故人逝去、天地依舊的無奈與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感悟和對美好時光的無限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