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烈女廟
遺廟湖陰四百年,斑斑江竹映嬋娟。
魚龍水落萑蒲外,雞犬村成檿柘邊。
不待清名垂女史,尚存貞魄降神弦。
君王社稷今焉在,伏臘粢盛自儼然。
帷箔夜涼臨月榻,佩環晨響起雲軿。
湘靈鼓瑟虞風盛,蔡琰聞笳漢鼎遷。
嗟彼生還羞故國,何如死節報皇天。
明妝靚服黃塵裏,重爲傷時涕泗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斑斑:形容斑點很多。
- 嬋娟:形容女子姿態美好。
- 萑蒲:一種植物,這裏指水邊的植物。
- 檿柘:古代的兩種樹木,這裏指村莊周圍的樹木。
- 伏臘:古代的兩種祭祀,伏指夏季的祭祀,臘指冬季的祭祀。
- 粢盛:祭祀時用的穀物。
- 帷箔:簾子和屏風。
- 軿:古代的一種車。
- 湘靈:湘水的女神。
- 蔡琰:東漢末年的女詩人,曹操的養女。
- 涕泗漣:眼淚和鼻涕一起流,形容非常悲傷。
翻譯
這座廟宇在湖陰已有四百年,斑斑點點的江邊竹林映襯着美麗的女子。 水中的魚龍隨着水位的下降,出現在了水邊的植物之外,村莊周圍的樹木邊,雞犬相聞。 不需要清名記載在女史中,她的貞魂已經能夠感動神明。 君王的社稷如今何在,但祭祀時的穀物依舊擺放得整整齊齊。 夜晚,簾子和屏風旁,月光照在涼爽的牀上,早晨,佩環的聲音響起,雲中的車緩緩駛來。 湘水的女神彈奏着瑟,虞舜的風俗依舊盛行,蔡琰聽到笳聲,漢朝的鼎已經遷移。 可嘆那些生還者羞於面對故國,何不以死來報答皇天。 在黃塵中,她們依舊保持着明亮的妝容和華麗的服飾,重新爲時世的變遷而感到悲傷,淚水和鼻涕一起流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烈女廟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女子的貞烈。詩中,「斑斑江竹映嬋娟」等句,以景寓情,表達了女子的高潔與不朽。後文通過對比湘靈、蔡琰的典故,強調了死節報國的崇高精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歷史的緬懷,也是對女性貞烈品質的讚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