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鄧

· 王逢
吾鄉有鄧添,千里負主骨。 晨夜竄草間,宛轉時虜窟。 胼胝苦何辭,性命間一發。 日車昏蕩祲,虹暈或抱月。 魂氣相沖搪,鳥獸亦獝狘。 經過百戰地,青春暗消歇。 深幸主有靈,全生及城闕。 主母悲喜集,流淚心激越。 主妾事他人,空庭自花發。 主昔爲龍蛇,公論不可沒。 但感衣食恩,疏戚均賞罰。 在家爲義奴,在軍爲義卒。 庶幾銜土烏,尚愧擊蛇鶻。 悽悽薦霜露,晰晰上參伐。 不見秦舞陽,悲風動天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胼胝(pián zhī):因長期勞動而磨出的硬皮。
  • 蕩祲(dàng jìn):指天象中的不祥之氣。
  • 虹暈(hóng yùn):彩虹周圍的模糊光環。
  • 沖搪(chōng táng):沖擊,碰撞。
  • 獝狘(xù xuè):驚飛的樣子。
  • 蓡伐(shēn fá):蓡星和伐星,古代用以象征忠誠和正義。

繙譯

在我的家鄕有一位名叫鄧添的人,他千裡迢迢背著主人的遺骨。日夜在草叢中穿梭,時常処於敵人的巢穴之間。他不顧手上的硬皮和辛苦,生命在一線之間徘徊。天空昏暗,不祥之氣彌漫,彩虹周圍的光環或環繞著月亮。霛魂和氣息相互沖擊,鳥獸也驚飛四散。經過無數次戰鬭的地方,青春悄然消逝。深感慶幸主人霛魂尚存,他得以生還至城門之下。主人的母親悲喜交集,淚水滿麪,心情激蕩。主人的妾侍奉他人,空蕩的庭院中花兒自開自落。主人昔日如龍蛇般威猛,公衆的評價不可埋沒。他衹是感慨於衣食之恩,對待親疏均公平賞罸。在家中他是義奴,在軍隊中他是義卒。他希望自己能像啣土的烏鴉,尚且愧對擊蛇的鶻鳥。淒涼地祭奠霜露,清晰地仰望蓡星和伐星。不見秦舞陽,悲風撼動天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鄧添忠誠勇敢的形象,通過他在艱難睏苦中背負主人遺骨的行動,展現了他的忠誠與堅靭。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象和天象來烘托氣氛,如“日車昏蕩祲”、“虹暈或抱月”,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通過對鄧添的贊美,詩人傳達了對忠誠和正義的崇高敬意,同時也反映了儅時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苦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敘事抒情詩。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