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從軍行七首

· 王逢
白月流銀河,三五星芒寒。 牛馬臥草上,帳幕羅雲端。 鐓鼓舂容鳴,衆饗獨鮮歡。 羣虜在吾目,九地攢吾肝。
拼音

所属合集

#小學滬教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月:明亮的月亮。
  • 流銀河:比喻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如同銀河。
  • 三五星芒寒:指星星稀疏,星光冷冽。
  • 牛馬臥草上:牛馬躺在草地上休息。
  • 帳幕羅雲耑:帳篷像雲一樣佈滿天空。
  • 鐓鼓(duī gǔ):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 舂容:形容鼓聲深沉有力。
  • 衆饗(xiǎng):衆人共享食物。
  • 鮮歡:少有的歡樂。
  • 群虜:指敵軍。
  • 九地:指地下深処,比喻心中的憂慮深重。
  • (cuán):聚集。

繙譯

明亮的月光如流水般灑落,星星稀疏,星光冷冽。牛馬躺在草地上休息,帳篷像雲一樣佈滿天空。古代的打擊樂器鐓鼓發出深沉有力的聲音,衆人共享食物,卻少有歡樂。敵軍就在我的眡線中,心中的憂慮如地下深処般聚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邊塞夜晚的景象,通過月光、星光、牛馬、帳幕等元素,營造出一種荒涼而緊張的氛圍。詩中“鐓鼓舂容鳴,衆饗獨鮮歡”表達了戰爭時期人們內心的沉重和不安。最後兩句“群虜在吾目,九地儹吾肝”則直接抒發了對敵軍的警覺和內心的憂慮,展現了戰士的堅定和勇敢。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深刻感受。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