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曹隱君惠扇歌

· 王冕
去年僦屋在山腳,草居兩間如蠣殼。六月七月無雨落,田野焦枯江海涸。 人間酷烈無處逃,吾農忍氣嬰炰熬。編蒲緝羽不成扇,尋鬆訪石空勞忉。 至今悒鬱未能雪,想到那時腸內熱。先生何以知此情?贈我齊約比明月。 番羅夾背紫竹把,中有水墨新圖畫。崩灘亂石奔驚湍,依約遠山左右攢。 輪囷老柏飽雪霜,更有石丈依修篁。歲寒節操不可降,未舉已覺生清涼。 山陰野人何磊落?笑引南薰歸掌握。寒聲颯颯動巖壑,不羨右軍題六角。 轉手黃埃淨如掃,便將獻君明大道。置諸懷袖揚仁風,快與蒼生除熱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僦屋:租賃的房屋。
  • 蠣殼:比喻形狀狹小。
  • 嬰炰熬:忍受煎熬。
  • 編蒲緝羽:用蒲草和羽毛編織。
  • :憂慮。
  • 悒鬱:憂鬱,沉悶。
  • 齊約:整齊劃一。
  • 番羅夾背:一種織物,用於扇面。
  • 紫竹把:紫色的竹子製成的扇柄。
  • 水墨新圖畫:指扇面上的水墨畫。
  • :聚集。
  • 輪囷:形容樹木枝幹盤曲。
  • 石丈:指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
  • 修篁:修長的竹子。
  • 歲寒節操:比喻堅貞不屈的品格。
  • 南薰:指南風。
  • 右軍題六角:指古代書法家王羲之(右軍)題寫的六角形扇面。
  • 黃埃:黃色的塵土。
  • 懷袖:懷中,袖中。
  • 揚仁風:傳播仁德之風。

翻譯

去年我在山腳下租了一間小屋,那屋子狹小如同蠣殼。六月七月沒有雨水,田野乾枯,江海也乾涸。人間酷熱難耐,我們這些農民只能忍氣吞聲地忍受煎熬。我嘗試用蒲草和羽毛編織扇子,卻未能成功,四處尋找松樹和石頭,也只是徒勞憂慮。至今我仍感到憂鬱,未能洗清這份遺憾,想到那時的情景,內心便感到焦灼。先生您是如何知道我的這份情感?您贈予我的扇子,整齊劃一,如同明月般皎潔。扇面上是番羅夾背,紫竹製成的扇柄,上面還有一幅水墨新畫。畫中是崩灘亂石,奔騰的驚湍,依稀可見遠山左右聚集。畫中有盤曲的老柏樹,飽經雪霜,還有一塊奇特的石頭依偎在修長的竹子旁。這幅畫展現了歲寒時節的堅貞品格,還未展開扇子,便已感到一絲清涼。我這個山陰的野人多麼磊落,笑着引來南風,握在手中。寒風颯颯,動搖巖壑,我不再羨慕右軍題寫的六角扇。轉手間,黃色的塵土被掃淨,我將這扇子獻給明理的您。將它置於懷中或袖中,傳播仁德之風,希望能爲百姓除去熱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作者在酷暑中的生活困境和對清涼的渴望,展現了農民的艱辛和對自然的依賴。詩中,作者巧妙地將自己的情感與贈扇的先生聯繫起來,通過扇子的形象和扇面上的水墨畫,表達了對清涼和堅貞品格的嚮往。最後,作者將扇子視爲傳播仁德之風的工具,寄託了對社會和百姓的深切關懷。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