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
天上胡星孛,人間反氣橫。
風塵生汗馬,河洛縱長鯨。
本謂才非據,誰知禍已萌。
食參將可待,誅錯輒爲名。
萬里兵鋒接,三時羽檄驚。
負恩殊鳥獸,流毒遍黎氓。
朝市成蕪沒,干戈起戰爭。
人心懸反覆,天道暫虛盈。
略地侵中土,傳烽到上京。
王師陷魑魅,帝座逼欃槍。
渭水嘶胡馬,秦山泣漢兵。
關原馳萬騎,煙火亂千甍。
鳳駕瞻西幸,龍樓議北征。
自將行破竹,誰學去吹笙。
白日重輪慶,玄穹再造榮。
鬼神潛釋憤,夷狄遠輸誠。
海內戎衣卷,關中賊壘平。
山川隨轉戰,草木困橫行。
區宇神功立,謳歌帝業成。
天回萬象慶,龍見五雲迎。
小苑春猶在,長安日更明。
星辰歸正位,雷雨發殘生。
文物登前古,簫韶下太清。
未央新柳色,長樂舊鐘聲。
八使推邦彥,中司案國程。
蒼生屬伊呂,明主仗韓彭。
兇醜將除蔓,奸豪已負荊。
世危看柱石,時難識忠貞。
薄伐徵貔虎,長驅擁旆旌。
吳山依重鎮,江月帶行營。
金石懸詞律,煙雲動筆精。
運籌初減竈,調鼎未和羹。
北虜傳初解,東人望已傾。
池塘催謝客,花木待春卿。
昔忝登龍首,能傷困驥鳴。
艱難悲伏劍,提握喜懸衡。
巴曲誰堪聽,秦臺自有情。
遂令辭短褐,仍欲請長纓。
久客田園廢,初官印綬輕。
榛蕪上國路,苔蘚北山楹。
懶慢羞趨府,驅馳憶退耕。
榴花無暇醉,蓬髮帶愁縈。
地僻方言異,身微俗慮並。
家憐雙鯉斷,才愧小鱗烹。
滄海今猶滯,青陽歲又更。
洲香生杜若,溪煖戲鵁鶄。
煙水宜春候,褰關值晚晴。
潮聲來萬井,山色映孤城。
旅夢親喬木,歸心亂早鶯。
倘無知己在,今已訪蓬瀛。
拼音
所属合集

劉長卿
唐宣州(今安徽宣城)人,郡望河間,字文房。早歳居洛陽。曾任隨州(今屬湖北)刺史,世稱「劉隨州」。唐玄宗開元中卽已應進士舉,天寶後期始登第。釋褐長洲尉。唐肅宗至德三載(西元七五八年)攝海鹽令。同年以事下獄,貶南巴尉,復勘後得量移。唐代宗永泰元年(西元七六五年)後入京。大暦初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爲轉運使判官,駐揚州。後擢鄂岳轉運留後。爲鄂岳觀察使呉仲孺誣奏,貶睦州司馬。唐德宗建中初遷隨州刺史。建中三年(西元七八二年)李希烈叛,據隨州,文房流寓江州。晩歳入淮南節度使幕。約卒於貞元六年(西元七九〇年)前後。劉隨州年輩與杜少陵相若,早年工詩,然以詩名家,則在肅 代以後。與錢起并稱「錢 劉」,爲大暦詩風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於近體,尤工五律,自稱「五言長城」,時人許之。詩中多身世之嘆,於國計民瘼,亦時有涉及。其詩詞旨朗雋,情韻相生。故方虛谷云:「長卿詩細淡而不顯煥,觀者當緩緩味之。」《瀛奎律髓·巻四十二》方儀衞云:「文房詩多興在象外,專以此求之,則成句皆有餘味不盡之妙矣。」《昭昧詹言·巻十八》唐人評長卿詩,尙多微辭。如髙仲武云:「(劉)詩體雖不新奇,甚能鏈飾。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中興間氣集》其後則評價日髙。《唐音癸簽·巻七》引《吟譜》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王阮亭則云:「七律宜讀王右丞、李東川。尤宜熟玩劉文房諸作。」(何世璂《然鐙記聞》)其集稱《劉隨州集》,一作十巻,一作十一巻。今人注本有儲仲君《劉長卿詩編年箋注》、楊世明《劉長卿詩編年校注》。《全唐詩》存詩五巻,《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二首。其事跡散見於《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巻二十六·劉長卿》、《唐才子傳·巻二·劉長卿傳》等處,頗多缺誤。今人傅璇琮主編之《〈唐才子傳〉校箋》考辨較備。
► 492篇诗文
劉長卿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己酉新正 》 —— [ 元 ] 葉顒
- 《 初春德州道中有懷故園 》 —— [ 明 ] 徐熥
- 《 早春送友至金陵美術學校肄業 》 —— [ 清 ] 徐騭民
- 《 次韻劉伯善康克正新春游冶城謁卞壼墓 》 —— [ 元 ] 丁復
- 《 南池早春有懷 》 —— [ 唐 ] 白居易
- 《 新春御園即事六首 其六 》 —— [ 清 ] 弘歷
- 《 武夷漫興二首 》 —— [ 宋 ] 胡炎
- 《 早春下邳遇譚兵使夜讌驛樓作 》 —— [ 明 ] 皇甫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