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德星亭感事

· 薛能
潁水川中枕水臺,當時難別此重來。 舟沈土岸生新草,詩映紗籠有薄埃。 事系興亡人少到,地當今古我遲迴。 殘陽照樹明於旭,猶向池邊把酒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潁水:古代水名,流經今河南省。
  • 川中:河流之中。
  • 枕水臺:靠近水邊的臺地。
  • 舟沈:舟沉,指船隻沉沒。
  • 土岸:泥土堆積的岸邊。
  • 紗籠:用紗布做成的籠子,這裏指用來保護詩文的紗罩。
  • 薄埃:輕微的塵埃。
  • 興亡:國家的興衰更替。
  • 遲迴:徘徊不前。
  • 殘陽:夕陽。
  • 明於旭:比旭日還要明亮。

翻譯

在潁水河中的枕水臺上,當初難以分別,如今重遊此地。 船隻沉沒在泥土岸邊,新生了青草,詩文被紗籠保護,卻也沾染了些許塵埃。 國家的興衰更替,人跡罕至,這片土地見證了古今,我在這裏徘徊不前。 夕陽照在樹上,比旭日還要明亮,我仍舊在池邊舉杯飲酒。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重遊舊地,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國家興亡的感慨。詩中「舟沈土岸生新草」描繪了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的更迭,「詩映紗籠有薄埃」則暗示了歷史的塵埃和文化的傳承。後兩句「事系興亡人少到,地當今古我遲迴」深刻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個人在歷史長河中的無奈。最後以夕陽照樹的景象作結,既展現了自然之美,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光明與希望。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會昌六年進士第。宣宗大中末書判中選,補盩厔尉。懿宗鹹通中攝嘉州刺史,歷工部尚書、節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廣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稱留後,因屠其家。癖於詩,日賦一章,有《江山集》、《許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