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秋曉坐閣遇舟東下揚州既事寄上族父江陽令
虎嘯山城晚,猿鳴江樹秋。
紅林架落照,青峽送歸流。
歸流赴淮海,征帆下揚州。
族父江陽令,盛業繼前修。
文掩崔亭伯,德齊陳太丘。
時哉惜未與,千載且爲儔。
憶昔山陽會,長懷東上游。
稱觴阮林下,賦雪謝庭幽。
道濃禮自略,氣舒文轉遒。
高情薄雲漢,酣態坐芳洲。
接席復連軫,出入陪華輈。
獨善與兼濟,語默奉良籌。
歲月歡無已,風雨暗颼颼。
掌憲時持節,爲邦邈海頭。
子人惠雖樹,蒼生望且留。
微躬趨直道,神甸忝清猷。
仙台適西步,蠻徼忽南浮。
宇內皆安樂,天涯獨遠投。
忠信徒堅仗,神明豈默詶。
觀生海漫漫,稽命天悠悠。
雲昏巴子峽,月遠吳王樓。
懷昔明不寐,悲令歲屬周。
喟無排雲翮,暫得抒離憂。
空灑沾紅淚,萬里逐行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稍秋:初秋。
- 坐閣:坐在閣樓中。
- 族父:同族中的長輩。
- 江陽令:江陽縣的縣令。
- 紅林:指秋天的樹林,因爲秋葉變紅而得名。
- 青峽:青翠的山峽。
- 征帆:遠行的船帆。
- 崔亭伯:人名,可能指某位文學家或官員。
- 陳太丘:人名,可能指某位有德行的古人。
- 儔:伴侶,同伴。
- 稱觴:舉杯祝酒。
- 謝庭幽:人名,可能指某位文學家或隱士。
- 遒:強勁有力。
- 薄雲漢:接近天空。
- 酣態:醉酒的樣子。
- 華輈:華麗的車輛。
- 獨善:獨善其身,指個人修養。
- 兼濟:兼濟天下,指關心社會大衆。
- 掌憲:掌管法律。
- 子人:指百姓。
- 神甸:神明的居所。
- 清猷:清明的謀劃。
- 仙台:神仙居住的地方。
- 蠻徼:邊疆的異族地區。
- 稽命:考察命運。
- 巴子峽:地名,可能指巴蜀地區的峽谷。
- 吳王樓:地名,可能指吳地的樓閣。
- 喟:嘆息。
- 排雲翮:比喻高飛遠翔。
- 抒離憂:抒發離別的憂愁。
翻譯
初秋的傍晚,我坐在閣樓中,山城傳來虎嘯,江邊的樹木中猿猴哀鳴,秋意漸濃。夕陽照耀着紅色的樹林,青翠的山峽送別着歸去的流水。這流水將流向淮海,而我乘坐的船隻則駛向揚州。我的族父是江陽縣的縣令,他的事業繼承了前人的輝煌。他的文學才華超越了崔亭伯,德行堪比陳太丘。可惜時機未到,我未能與他同行,只能暫時尋找其他的同伴。
回憶起在山陽的聚會,我總是懷念東方的上游。我們在阮林下舉杯祝酒,在謝庭幽處賦詩賞雪。道德高尚,禮儀自然簡略,氣息舒展,文筆轉而強勁。我的志向高遠如雲漢,醉態中坐在芳洲之上。與朋友們接連相聚,出入都陪伴着華麗的車輛。我既追求個人的修養,也關心社會的福祉,無論說話還是沉默,都奉行着良好的計劃。
歲月中的歡樂不斷,但風雨也時常暗暗襲來。我掌管法律,持節巡視,爲國家遠赴海邊。我對百姓的恩惠雖已建立,但百姓的期望仍未滿足,我只能盡力而爲。我在神明的居所中感到自己的清白謀劃。我本想去仙台,卻突然被派往南方的邊疆。國內的人們都安樂,只有我獨自遠行。我的忠誠和信義是我堅強的依靠,神明又豈會沉默不答。我觀察生命如海般廣闊,考察命運如天般深遠。
雲霧籠罩着巴子峽,月光遙遠地照耀着吳王樓。我懷念過去,夜不能寐,悲傷地看着歲月流逝。我嘆息自己沒有高飛的翅膀,只能暫時抒發離別的憂愁。空自灑下紅色的淚水,萬里追隨遠行的船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初秋時節坐閣遇舟東下揚州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個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家族長輩的敬仰、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未來旅途的憂慮。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虎嘯山城晚,猿鳴江樹秋」等,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和藝術性。同時,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個人修養和社會責任的思考,以及對命運和未來的深刻感悟,體現了其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