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中

起臥祗茅屋,行吟自野夫。 山林非遁世,水竹乃忘吾。 鶯語春將晚,葵傾日向晡。 憐茲雖負郭,似覺遠人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ī):僅僅,只有。
  • 遁世:隱居避世。
  • 水竹:水邊的竹子,這裏指自然環境。
  • 忘吾:忘卻自我,超脫世俗。
  • 葵傾:向日葵向着太陽傾斜,比喻忠心或嚮往。
  • 日向晡 (bū):太陽偏向下午,晡時指下午三點到五點。
  • 負郭:靠近城郭,指居住在城市附近。
  • 遠人徒:遠離人羣,孤獨。

翻譯

我只在茅屋中起居,行走吟唱自比野夫。 山林並非爲了隱居避世,水邊的竹子讓我忘卻自我。 鶯鳥的叫聲預示春天即將結束,向日葵向着下午的太陽傾斜。 可憐我雖然住在城郭附近,卻感覺像是遠離了人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舜臣在園中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詩中,「祗茅屋」和「自野夫」表達了詩人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而「非遁世」和「忘吾」則展現了詩人雖身處自然,但並非完全與世隔絕,而是在自然中尋找心靈的寧靜和超脫。後兩句通過對春天將逝和向日葵的描寫,隱喻了時間的流逝和詩人對自然的忠誠與嚮往。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雖居城市附近,卻感到孤獨遠離人羣的情感,反映了他對世俗的疏離感和對自然的親近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舜臣

李舜臣

明山東樂安人,字懋欽,一字夢虞,號愚谷,又號未村居士。嘉靖二年進士,除戶部主事,出爲江西提學僉事、南國子監司業,累官太僕寺卿,未履任而報罷。閒居二十年。性簡重慎詳,一意經術,謂漢儒去古未遠,其說可信,又以六書正漢儒註疏舛誤。有《愚谷集》。 ► 2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