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道中

蔓草垂藤引使車,石田流水帶人居。 清秋不落丹巖樹,薄午方緣白石渠。 谷口魚梁旌旆轉,山中蘿徑牧樵餘。 爲應問俗遲遲去,纔可塵煩漸漸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蔓草:爬蔓的草。
  • 使車:使者的車。
  • 石田:多石而不可耕之地。
  • 薄午:將近中午。
  • 白石渠:用白石砌成的渠道。
  • 谷口:山谷的出入口。
  • 魚梁:築堰攔水捕魚的一種設施。
  • 旌旆:泛指旗幟。
  • 蘿徑:藤蘿掩映的小路。
  • 牧樵:放牧和砍柴。
  • 問俗:詢問風俗,指了解當地情況。
  • 塵煩:世俗的煩擾。

翻譯

蔓草垂下藤蔓,引導着使者的車馬前行,石田間流水潺潺,環繞着人們的居所。清秋時節,紅色的山岩上的樹木不再落葉,將近中午時分,我才沿着白石砌成的渠道前行。山谷的出入口處,魚梁上的旗幟隨風轉動,山中的藤蘿小徑上,放牧和砍柴的人已經離去。爲了瞭解當地的風俗,我緩緩前行,這樣才能讓世俗的煩擾漸漸遠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德安道中的所見所感。詩中,「蔓草垂藤」、「石田流水」等自然景象,展現了旅途的寧靜與美麗。通過「清秋不落丹巖樹」與「薄午方緣白石渠」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深切感受。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對當地風俗的好奇與尊重,以及對遠離塵囂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處的嚮往。

李舜臣

李舜臣

明山東樂安人,字懋欽,一字夢虞,號愚谷,又號未村居士。嘉靖二年進士,除戶部主事,出爲江西提學僉事、南國子監司業,累官太僕寺卿,未履任而報罷。閒居二十年。性簡重慎詳,一意經術,謂漢儒去古未遠,其說可信,又以六書正漢儒註疏舛誤。有《愚谷集》。 ► 2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