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洴澼(píng pì):古代一種洗滌用的器具。
- 機槔(jī gāo):古代一種織布機。
- 皎皎:明亮,清澈。
- 英姿:英俊的風采。
- 伊予:我。
- 山野人:指居住在山野的人,這裏指作者自己。
- 微尚:微小的志向。
- 殊支離:特別分散,不集中。
- 斥鴳(chì yàn):小鳥,比喻地位低微。
- 西施:古代美女,這裏比喻美好的事物。
- 脩初服:指恢復原來的服裝,比喻迴歸本真。
- 遄還期:迅速回歸的時期。
翻譯
即使難免使用洴澼這樣的洗滌工具,但機槔這樣的織布機卻是不可用的。難道不重視所用的工具嗎?但工巧與拙劣之間總有適合的。在渡口遊覽上等才華,英俊的風采清澈明亮。我這個山野之人,微小的志向特別分散。下飛的小鳥限制了斥鴳,歸來的我捧着的東西愧對西施。不如恢復原來的服裝,從此迅速回歸本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於工具與技藝、才華與本真的思考。詩中,「洴澼」與「機槔」對比,暗示了實用與理想之間的衝突。作者自比山野之人,雖有微小的志向,卻感到自己的才華與地位如同「斥鴳」,無法與「西施」般的美好事物相比。最後,作者選擇「脩初服」,即迴歸本真,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繁華的超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追求內心寧靜與自我價值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