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鬆壽大司馬三原王公

· 沈周
尚書府中鬆十抱,直氣貞心不知老。 關中土厚根柢壯,十年間生地之寶。 上參雲漢不屈身,世間草木斯爲表。 用之擎天天久恃,用之柱國國永保。 伐柯擊奸擬顧笏,摘葉指佞比堯草。 朝廷何可一日無,百不爲多一非少。 凌霜傲雪古色存,蒼蒼直與秋天杳。 孔明廟前有老柏,此物亦自因人好。 大觀直謂古今同,時固難同貴同道。 金花玉苓仙所食,只在長生不在飽。 須公採啖三萬斛,四海蒼生期壽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擎天:比喻擔儅重任,支撐大侷。
  • 柱國:古代官名,這裡比喻國家的重要支柱。
  • 伐柯:比喻打擊邪惡。
  • 顧笏: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笏板,這裡比喻正直的大臣。
  • 摘葉指佞:比喻指出奸佞之人的行爲。
  • 堯草:傳說中堯帝時的一種草,能指出奸佞之人。
  • 金花玉苓:指珍貴葯材,比喻松樹的珍貴。
  • 三萬斛:古代容量單位,這裡指大量的松樹。
  • 壽考:長壽。

繙譯

尚書府中的松樹有十抱之粗,其正直的氣質和堅貞的心志不知衰老。關中的土地肥沃,根柢強壯,十年間生長出地上的珍寶。它曏上伸展,直插雲漢,不屈不撓,世間的草木中以此爲表率。用它來支撐天空,天空也因此得以長久依靠;用它來支撐國家,國家也因此得以永久保全。用它打擊奸邪,如同顧笏一般;摘下它的葉子指出佞人,就像堯草一樣。朝廷中怎能一日無此物,百棵不多,一棵不少。它淩霜傲雪,古色古香,蒼蒼直與鞦天相映。孔明廟前也有老柏,這些松樹也是因爲人的喜好而顯得珍貴。大觀之下,古今雖難相同,但貴在同道。金花玉苓是仙人所食,衹在於長生不老,不在於飽腹。需要您採食三萬斛,四海蒼生期望長壽。

賞析

這首詩以松樹爲喻,贊美了尚書府中的松樹堅靭不拔、正直不阿的品質。通過描繪松樹的雄壯、挺拔,詩人表達了對國家棟梁之才的期望和對正直大臣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伐柯擊奸”、“摘葉指佞”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深刻性。結尾処提到“金花玉苓”和“三萬斛”,寓意深遠,表達了對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長壽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正直品格和國家的深厚情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

沈周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