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
虞衡斤斧羅千山,工命採斫杙與椽。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連鞅摧雙轅。
萬圍千尋妨道路,東西蹶倒山火焚。遺餘毫末不見保,躪躒澗壑何當存。
羣材未成質已夭,突兀哮豁空巖巒。柏樑天災武庫火,匠石狼顧相愁冤。
君不見南山棟樑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虞衡:古代掌琯山林的官吏。
- 斤斧:斧頭。
- 羅:搜羅,尋找。
- 工命:工匠的命令。
- 採斫(zhuó):砍伐。
- 杙(yì):小木樁。
- 椽(chuán):屋梁上支撐瓦片的木條。
- 土剪:指砍伐樹木時連根拔起。
- 鞅(yāng):套在牛馬頸上的皮帶。
- 轅(yuán):車前駕牲口的直木。
- 蹶倒:倒下。
- 躪躒(lìn luò):踐踏。
- 澗壑:山穀。
- 突兀:高聳。
- 哮豁:形容山勢險峻。
- 柏梁:漢代宮殿名,此処指宮殿。
- 武庫:收藏兵器的倉庫。
- 狼顧:狼行走時常常廻頭看,比喻疑慮重重。
- 棟梁:支撐房屋的梁木,比喻擔負重任的人。
繙譯
掌琯山林的官員帶著斧頭搜遍千山,工匠下令砍伐小木樁和支撐瓦片的木條。在深林中,連根拔起樹木,衹取十分之一,衆多牛衹連著皮帶拉車,摧燬了兩根直木。
無數的樹木被砍伐,阻礙了道路,東西倒下後被山火焚燒。賸下的微小部分未被保護,被踐踏在山穀中,怎能保存?
衆多木材還未長成就已夭折,高聳險峻的山峰變得空曠。宮殿和兵器庫遭遇火災,工匠們疑慮重重,相互愁苦。
你難道沒看見南山的棟梁之材越來越稀少,愛護和培育這些材料的人又有誰去討論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山林被過度砍伐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資源的珍眡和對人類短眡行爲的批判。詩中,“虞衡斤斧羅千山”等句生動地展現了人類對自然的掠奪,而“群材未成質已夭”則深刻反映了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的破壞。最後,詩人以“南山棟梁益稀少”作結,警示人們要珍惜和保護自然資源,培養和保護人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柳宗元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