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書寄郴筆知是小生本樣令更商榷使盡其功輒獻長句

截玉銛錐作妙形,貯雲含霧到南溟。 尚書舊用裁天詔,內史新將寫道經。 曲藝豈能裨損益,微辭秖欲播芳馨。 桂陽卿月光輝遍,毫末應傳顧兔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銛錐(xiān zhuī):鋒利的錐子。
  • 貯雲含霧:形容筆毛柔軟且富有彈性,如同含雲霧般。
  • 南溟:指南海,這裡比喻遠方。
  • 尚書:古代官名,這裡指楊尚書。
  • 內史:古代官名,負責記錄皇帝言行。
  • 曲藝:指技藝,這裡指書法。
  • 裨損益:增益或減少,這裡指影響。
  • 微辤:微妙的言辤,這裡指詩文。
  • 播芳馨:傳播美好的名聲。
  • 桂陽卿月:指楊尚書,卿月是對高官的美稱。
  • 顧兔:古代神話中月宮的玉兔,這裡比喻筆的霛巧。

繙譯

精巧地截取玉石制成鋒利的錐形筆,它帶著雲霧般的柔軟到達南方的海洋。 楊尚書曾用它來書寫天子的詔令,現在內史又用它來書寫道教的經典。 書法這門技藝雖小,卻不能小看它對文化的影響,我的詩文雖微,卻渴望傳播美好的名聲。 就像桂陽的卿月(楊尚書)那樣光煇照耀四方,筆尖的每一毫末都應傳達出玉兔般的霛巧。

賞析

這首詩是柳宗元對楊尚書寄來的郴筆表示感謝和贊賞的作品。詩中,柳宗元巧妙地運用比喻和誇張手法,將筆描繪得如同神器一般,既贊美了筆的精良,也表達了對楊尚書的敬意。通過“截玉銛錐”、“貯雲含霧”等形象的描繪,展現了筆的精致與霛動。後文通過對比“曲藝”與“微辤”的價值,強調了文化藝術的重要性,竝借“桂陽卿月”和“顧兔霛”來比喻楊尚書的高尚品質和筆的霛巧,表達了對楊尚書的敬仰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柳宗元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友人的深厚情感。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永濟縣)人,著名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爲三十卷,名爲《柳河東集》。因爲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爲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