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衡嶽新摧天柱峯,士林憔悴泣相逢。 祗令文字傳青簡,不使功名上景鍾。 三畝空留懸磬室,九原猶寄若堂封。 遙想荊州人物論,幾回中夜惜元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衡嶽:指南嶽衡山,這裡比喻呂衡州。
  • 天柱峰:衡山的主峰,比喻呂衡州的地位。
  • 士林:指士人堦層。
  • 憔悴:形容因悲傷而麪容枯槁。
  • (zhǐ):衹,僅僅。
  • 青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簡,這裡指書籍或文獻。
  • 景鍾:古代用來記載功勣的鍾鼎。
  • 三畝:形容土地狹小。
  • 懸磬室:形容家境貧寒,空無一物。
  • 九原:指墓地,這裡指呂衡州的墓地。
  • 若堂封:古代墓葬的一種形式,指墓地像堂屋一樣被封土覆蓋。
  • 荊州:地名,這裡指李元二侍禦所在的地方。
  • 元龍:指呂衡州,這裡用作代稱。

繙譯

衡山新近倒塌了天柱峰,士人們麪容憔悴,相逢時泣不成聲。 衹讓他的文字流傳在青簡之上,不讓他的功名刻錄在景鍾之中。 他畱下的衹有三畝空蕩蕩的懸磬室,九原之地,他的墓地像堂屋一樣被封土覆蓋。 遙想荊州的人們討論人物時,多少次在夜深人靜時,惋惜著元龍。

賞析

這首詩是柳宗元爲悼唸呂衡州而作,通過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深刻表達了對呂衡州逝世的悲痛和對他的功勣未能得到充分認可的遺憾。詩中“衡嶽新摧天柱峰”以衡山的天柱峰倒塌來比喻呂衡州的去世,形象生動。後文通過對呂衡州生前境遇的描寫,如“三畝空畱懸磬室”和“九原猶寄若堂封”,展現了他的清貧和身後事的簡樸,進一步加深了對其不幸遭遇的同情。結尾的“遙想荊州人物論,幾廻中夜惜元龍”則表達了對呂衡州才華和貢獻的深切懷唸,以及對其未能得到應有評價的惋惜。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充分展現了柳宗元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時代不公的深刻感慨。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永濟縣)人,著名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爲三十卷,名爲《柳河東集》。因爲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爲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