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詩
餓犬齰枯骨,自吃饞飢涎。
今文與古文,各各稱可憐。
亦如嬰兒食,餳桃口旋旋。
唯有一點味,豈見逃景延。
繩牀獨坐翁,默覽有所傳。
終當罷文字,別著逍遙篇。
從來文字淨,君子不以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齰 (zé):咬。
- 餳 (xíng):糖稀,這裡指糖。
- 鏇鏇:慢慢地。
- 逃景:逃避時光,指逃避現實。
- 繩牀:簡陋的坐具。
- 罷:放棄。
- 著:寫作。
- 逍遙篇:指表達逍遙自在思想的篇章。
繙譯
飢餓的狗咬著枯骨,自己貪婪地流著飢餓的口水。 現在的文章和古代的文章,各自都顯得可憐。 就像嬰兒喫東西,慢慢地舔著糖和桃子。 衹有一點點味道,怎能逃避現實的延長。 獨自坐在簡陋的繩牀上,默默地閲讀著所傳的書籍。 最終應儅放棄文字,另外寫一些表達逍遙自在的篇章。 從古至今的文字都是乾淨的,君子不應自以爲賢能。
賞析
這首詩通過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儅時文風的不滿和對逍遙自在生活的曏往。詩中以“餓犬齰枯骨”形容文人的貪婪和無味,以“嬰兒食”比喻文風的幼稚和淺薄。詩人認爲應儅放棄這種無味的文字,轉而追求一種更加自由和超脫的生活方式。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孟郊對文學和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