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演法師西齋

結茅臨絕岸,隔水聞清磬。 山水曠蕭條,登臨散情性。 稍指緣原騎,還尋汲澗徑。 長嘯倚亭樹,悵然川光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結茅:搭建茅屋。
  • 絕岸:陡峭的岸邊。
  • 清磬:清脆的磬聲,磬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 :空曠。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
  • 散情性:放鬆心情。
  • 緣原騎:沿着平原騎行。
  • 汲澗徑:取水的小徑,澗指山間的小溪。
  • 長嘯:大聲呼喊。
  • 悵然:感到失意或憂鬱。
  • 川光暝:河面上的光線變暗,指天色漸晚。

翻譯

搭建茅屋在陡峭的岸邊,隔着水能聽到清脆的磬聲。 山水空曠而淒涼,登上高處放鬆心情。 稍稍指向沿着平原騎行的方向,又去尋找取水的小徑。 在亭子旁的樹下大聲呼喊,感到失意因爲河面上的光線漸漸變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韋應物在山水間的隱居生活,通過「結茅臨絕岸」和「隔水聞清磬」等句,展現了詩人遠離塵囂的寧靜生活。詩中的「山水曠蕭條」和「登臨散情性」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以及通過自然來放鬆心情的願望。最後,「長嘯倚亭樹,悵然川光暝」則透露出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然美景的留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