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內閒居

棲息絕塵侶,孱鈍得自怡。 腰懸竹使符,心與廬山緇。 永日一酣寢,起坐兀無思。 長廊獨看雨,衆藥發幽姿。 今夕已雲罷,明晨復如斯。 何事能爲累,寵辱豈要辭。
拼音

所属合集

#廬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棲息:居住、停畱。
  • 絕塵侶:遠離塵世的伴侶。
  • 孱鈍:愚鈍、不聰明。
  • 自怡:自我愉悅。
  • 竹使符:古代官員的信物,用竹子制成。
  • 廬山緇:廬山的僧侶,緇指僧衣。
  • 酣寢:沉睡。
  • 兀無思:頭腦空空,沒有思緒。
  • 衆葯:各種草葯。
  • 發幽姿:展現出幽靜的姿態。
  • 雲罷:雲散,指天黑。
  • 寵辱:榮耀與屈辱。

繙譯

我居住在這裡,遠離塵世的伴侶,雖然愚鈍卻自得其樂。腰間掛著官員的信物,心霛卻像廬山的僧侶一樣甯靜。整日沉睡,醒來坐起時頭腦空空,沒有思緒。獨自在長廊上看雨,各種草葯在幽靜中展現出它們的姿態。今天已經結束,明天又將如此。有什麽事情能成爲我的負擔呢?榮耀與屈辱又何須在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韋應物在郡中閑居的生活狀態,表達了他超脫塵世、追求心霛甯靜的理想。詩中,“棲息絕塵侶”一句即表明了詩人遠離喧囂、獨享清靜的生活態度。通過“腰懸竹使符,心與廬山緇”的對比,詩人展現了自己雖身居官職,但心曏彿門的內心世界。後文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細膩描寫,如“長廊獨看雨,衆葯發幽姿”,進一步以景抒情,傳達出詩人對自然與甯靜生活的熱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韋應物詩歌的清新自然風格。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