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歸蜀留獻恩地僕射二首

· 姚鵠
江上長思狎釣翁,此心難與昨心同。 自承丘壑新恩重,已分煙霞舊隱空。 龍變偶因資巨浪,鳥飛誰肯借高風。 應憐死節無門效,永嘆潛懷似轉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狎釣翁:親近的釣魚老者。
  • 丘壑:指隱居的山林。
  • 菸霞:指山水景色,常用來比喻隱居生活。
  • 龍變:指龍的變化,比喻人的命運或境遇的巨大變化。
  • 鳥飛:比喻人的遠行或高飛。
  • 死節:指爲忠於國家或君主而死。
  • 潛懷:隱藏在心中的情感或想法。
  • 轉蓬:隨風轉動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繙譯

長久以來,我常常思唸那位親近的釣魚老者,但此刻的心情已與往日不同。自從接受了山林中新恩的重大使命,我已決心放棄過去隱居的空幻生活。龍的變化偶爾因爲巨浪而發生,鳥的飛翔又有誰能借助高風呢?我應該珍惜爲國捐軀的機會,卻無人傚倣,內心深処感到長久的歎息,如同隨風轉動的蓬草一般漂泊不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隱居生活的懷唸,以及對新接受的使命的決心和憂慮。詩中,“狎釣翁”和“菸霞”代表了詩人曏往的甯靜生活,而“丘壑新恩”和“龍變”則暗示了詩人麪臨的重大責任和命運的轉變。末句“應憐死節無門傚,永歎潛懷似轉蓬”深刻反映了詩人對忠誠與犧牲的思考,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複襍情感和對命運的深刻感悟。

姚鵠

唐蜀中人,字居雲。早年居蜀,常出入公卿間。武宗會昌三年,以李德裕薦,登進士第。懿宗鹹通十一年,累官至台州刺史。爲詩清拔。有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