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寓居即事二首

· 姚鵠
古寺更何有,當庭唯折幢。 伴僧青蘚榻,對雨白雲窗。 暝色生前嶺,離魂隔遠江。 沙洲半藜草,飛鷺白雙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折幢(zhé chuáng):幢,指彿教中的經幢,折幢則表示經幢破損或倒塌。
  • 青蘚榻:長滿青苔的牀榻。
  • 暝色(míng sè):暮色,傍晚時分的光線。
  • 離魂:指離別的情感,或指離別時的心神不甯。
  • 沙洲:河流中由沙子堆積形成的陸地。
  • 藜草:一種野生植物,常見於荒地或沙洲。
  • 飛鷺白雙雙:指成對的白色鷺鳥在飛翔。

繙譯

古寺已無更多可言,庭院中唯有破損的經幢。 與僧人共坐長滿青苔的牀榻,麪對著雨中的白雲窗。 暮色漸漸籠罩了前方的山嶺,離別的情感隔著遙遠的江水。 沙洲上長滿了半枯的藜草,成對的白色鷺鳥在空中飛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古寺的靜謐景象,通過“折幢”、“青蘚榻”、“白雲窗”等意象,展現了古寺的荒涼與甯靜。詩中“暝色生前嶺,離魂隔遠江”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思唸與離別的哀愁,而“沙洲半藜草,飛鷺白雙雙”則以自然景象作爲背景,增添了詩意的深遠與美感。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古寺及其周圍自然環境的深刻感受。

姚鵠

唐蜀中人,字居雲。早年居蜀,常出入公卿間。武宗會昌三年,以李德裕薦,登進士第。懿宗鹹通十一年,累官至台州刺史。爲詩清拔。有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