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詠曲講堂

寂滅本非斷,文字安可離。 曲堂何爲設,高士方在斯。 聖默寄言宣,分別乃無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與誰期。 願言絕聞得,忘意聊思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寂滅:佛教術語,指涅槃,即超越生死的境界。
  • 文字:這裏指佛經的文字,代表佛法。
  • 曲堂:指曲折幽深的講堂,這裏特指佛寺中的講堂。
  • 高士:指有高尚品德和學問的人,這裏特指佛教高僧。
  • 聖默:指佛陀的沉默,即佛陀不以言語直接傳授佛法,而是通過其他方式。
  • 寄言宣:通過言語傳達佛法。
  • 分別:佛教術語,指對事物進行分別、判斷。
  • 趣中:指在修行中體悟的境界。
  • 空假:佛教術語,指一切法空,即一切現象都是空的,沒有自性。
  • 名相:指事物的名稱和形象。
  • :期待,期望。
  • 願言:希望表達的言語。
  • 絕聞得:指通過斷絕外界的聽聞來達到某種境界。
  • 忘意:忘卻心意,指達到無我之境。
  • 聊思惟:指暫時思考。

翻譯

涅槃的境界並非斷絕一切,佛法的文字又怎能離棄。 曲折幽深的講堂爲何而設,因爲有高僧在此講經。 佛陀的沉默通過言語傳達,對事物進行分別是無知的表現。 在修行中體悟到一切法空,事物的名稱和形象與誰期待。 希望斷絕外界的聽聞來達到某種境界,暫時忘卻心意進行思考。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柳宗元對佛教教義的理解和修行境界的嚮往。詩中,「寂滅本非斷」一句,即表明涅槃並非斷絕一切,而是超越生死的境界,強調了佛法的連續性和實踐性。後文通過對「曲堂」、「高士」、「聖默」等詞語的運用,描繪了一個幽靜的修行環境和高僧講經的場景,體現了詩人對佛教修行的尊重和嚮往。最後幾句則通過佛教術語「空假」、「名相」等,表達了詩人對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柳宗元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和詩歌創作才華。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永濟縣)人,著名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爲三十卷,名爲《柳河東集》。因爲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爲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