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十二門中寺:指長安城中的寺廟,長安城四面各有三門,共十二門。
- 詩僧:擅長作詩的僧人。
- 獨幽:獨自幽靜。
- 多年鬆色別:多年的松樹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指時間的流逝。
- 後夜磬聲秋:深夜的磬聲在秋天格外清晰,磬(qìng),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 見世慮皆盡:看透了世間的煩惱和憂慮。
- 來生事更修:來世的事情更加需要修行。
- 執瓶鉢:手持僧人的食器,指修行生活。
- 相逐入牛頭:相伴進入牛頭山,牛頭山是佛教聖地之一。
翻譯
在長安城中的寺廟裏,有一位擅長作詩的僧人,他所在的寺廟格外幽靜。多年的松樹隨着時間的流逝,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深夜裏秋天的磬聲格外清晰。他已經看透了世間的煩惱和憂慮,認爲來世的事情更加需要修行。最終,他必須手持僧人的食器,相伴進入牛頭山,繼續他的修行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詩僧在幽靜的寺廟中的生活和心境。通過「多年鬆色別」和「後夜磬聲秋」的描繪,詩人傳達了時間的流逝和僧人內心的寧靜。詩中的「見世慮皆盡」和「來生事更修」表達了僧人對世俗的超脫和對來世修行的重視。最後兩句「終須執瓶鉢,相逐入牛頭」則預示了僧人將繼續他的修行之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