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採菖蒲者

· 李白
神仙多古貌,雙耳下垂肩。 嵩嶽逢漢武,疑是九疑仙。 我來採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終忽不見,滅影入雲煙。 喻帝竟莫悟,終歸茂陵田。
拼音

譯文

神仙的面貌一般都是很古樸的,雙耳可以下垂到肩。 漢武帝在嵩山遇到這位神仙,他自稱爲九疑仙人。 他說:我來採菖蒲,食用菖蒲可以延年益壽。 說完這話,神仙便倏然消失,化爲一縷雲煙而去。 漢武帝竟然沒有領悟神仙的暗示,最終就只好歸葬茂林墓地去了。

《嵩山採菖蒲者》是一首唐代的五言古詩,作者是李白。作者在嵩山遇到採摘菖蒲的人,有感而發,用瑰麗的想象把採摘菖蒲的人想象成神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爲 “嶽山”,以嵩山爲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爲中嶽,始稱“中嶽嵩山”。
  •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
  • 延年:延長壽命。
  • 滅影:消失不見。
  • 雲菸:雲霧,菸霧。
  • 喻帝:指漢武帝,因其好神仙之術,故稱。
  • 茂陵:漢武帝的陵墓,位於今陝西省鹹陽市。

繙譯

神仙們大多有著古老的容貌,雙耳下垂至肩。 在嵩山遇見了漢武帝,他懷疑對方是九疑山的仙人。 我來這裡採集菖蒲,服用它可以延長壽命。 話剛說完,神仙忽然不見了,消失在雲霧之中。 漢武帝最終也沒能領悟,最終歸於茂陵的田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神秘的場景,詩人在嵩山遇見了一位疑似神仙的人物,這位神仙告訴詩人採集菖蒲可以延年益壽。然而,儅神仙消失在雲菸之中後,漢武帝卻未能領悟其中的奧秘,最終歸於塵土。詩中通過對神仙形象的描繪和漢武帝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長生不老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神秘色彩。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