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四首

· 李白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潔。 巫山賦綵雲,郢路歌白雪。 舉國莫能和,巴人皆捲舌。 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宋玉:戰國時期楚國辭賦家,相傳是屈原的學生。
  • 高潔:高尚純潔。
  • 巫山:山名,在今重慶市巫山縣。
  • :古代一種文體,這裏指創作。
  • 綵雲:五彩的雲,比喻美好的事物。
  • 郢路:通往楚國都城郢的道路,這裏指楚國。
  • 白雪:古代楚國的一種高雅音樂。
  • 舉國:全國。
  • :應和,指能理解並欣賞。
  • 巴人:指楚國巴地的人,這裏泛指普通人。
  • 捲舌:閉口不言,比喻不理解。
  • 登徒:古代楚國的一個官職,這裏指宋玉的政敵。
  • 恩情:指楚王對宋玉的恩寵。
  • 中絕:中斷,斷絕。

翻譯

宋玉侍奉楚王,他的立身之本就是高尚純潔。 他在巫山創作了五彩雲的賦,在郢路上歌唱了白雪之歌。 整個國家沒有人能夠理解並應和,普通人都閉口不言。 一旦被登徒的讒言所感,楚王對他的恩寵便中斷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宋玉的事蹟,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品質的推崇和對讒言的痛恨。詩中,「巫山賦綵雲,郢路歌白雪」描繪了宋玉的才華和高雅,而「舉國莫能和,巴人皆捲舌」則突出了他的孤獨和不被理解。最後,「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絕」揭示了讒言的破壞力,反映了詩人對正義和真理的堅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李白的詩歌才華和思想情感。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