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十三首(其四)

· 李賀
三十未有二十餘,白日長飢小甲蔬。 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
拼音

譯文

我雖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餘,常日受飢餓,靠吃蔬菜充腸肚。有一位橋頭老人對我憐念,贈給我講軍家韜略的一卷兵書。

注釋

未有:一作“未滿”。吳正子云:今長吉言三十歲猶未有,但二十餘歲耳,而飢困已如此。長吉此以三十爲說,年僅二十七不滿三十,豈非詩哉? 小甲蔬:原爲莩甲尚小的蔬菜,此處指野菜。甲,新芽。 因遺戎韜一卷書:張良遊下邳,橋上有老父使良取履,後出一編書授之,乃太公兵法。戎韜,即《太公六韜》,此處指兵書。

賞析

此詩表達了詩人慾棄文從武、爲國效力的抱負。首句寫年齡,抒發了懷才不遇、英年遭棄的憤懣情懷。次句極寫詩人困苦的處境,爲下文棄筆從戎的描寫作必要的鋪墊。後兩句表明詩人對前途並沒有絕望,祈願能以投筆從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爲,爲國效力。全詩辭意顯豁,情懷激越,代表了李賀詩風激壯豪邁的一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ú):餘,多。
  • 小甲蔬:指簡單的蔬菜。
  • 戎韜(róng tāo):軍事策略書籍。

繙譯

我三十嵗還未到,二十嵗出頭,白天常常飢餓,衹能喫些簡單的蔬菜。 橋頭的長者同情我,因此送給我一本軍事策略的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年輕時的貧睏與求知若渴的心情。詩中“三十未有二十馀”反映了詩人的年輕,而“白日長飢小甲蔬”則生動地描繪了他的貧睏生活。最後兩句“橋頭長老相哀唸,因遺戎韜一卷書”表達了長者對詩人的同情以及詩人對知識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知識的追求。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