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十三首(其十三)

· 李賀
小樹開朝徑,長茸溼夜煙。 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 古剎疏鍾度,遙嵐破月懸。 沙頭敲石火,燒竹照漁船。
拼音

譯文

樹叢裏的小路在晨光中漸漸開朗,細嫩的雜草夜來被煙霧溼染。柳絮落滿河邊,令人驚奇,以爲是雪,一場春雨,使水漲滿了溪邊的麥田。古廟裏遠遠傳來緩慢的鐘聲,山頭雲氣中一彎缺月高懸。到了晚上,漁人們在岸邊敲石取火,點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漁船。

注釋

古剎:古寺。 嵐:山頭雲氣。破月:農曆月半以後的月亮。

賞析

這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詩人以詩作畫,採用移步換形的方法,就像繪製動畫片那樣,描繪出南園一帶從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動人。 首二句寫晨景。夜霧逐漸消散,一條蜿蜒於綠樹叢中的羊腸小道隨着天色轉明而豁然開朗。路邊的蒙茸細草沾滿了露水,溼漉漉的,分外蒼翠可愛。詩歌開頭從林間小路落筆,然後由此及彼,依次點染。顯然,它展示的是詩人清晨出遊時觀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寫白晝的景色。詩人由幽靜、逼仄的林間小道來到空曠的溪水旁邊。這時風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紛紛揚揚,飄落在溪邊的淺灘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鋪了一層雪。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詩人沿途所見多是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田園。到了這裏,眼前忽地出現一片銀白色,不禁大爲驚奇。驚定之後,也就盡情欣賞起這似雪非雪的奇異景象來。詩人觀賞了“雪浦”之後,把視線移向溪水和它兩岸的田壠。因爲不久前下過一場透雨,溪水上漲了,田裏的水也平平滿滿的。春水豐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預示着將會有一個好的年景。 前四句,都是表現自然景物,只有第三句中的“驚”字寫人,透露出“詩中有人”,有人的觀感,有人的情思。這種觀感和情思把詩歌所展示的各種各樣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後四句寫夜晚的景色。五、六兩句對仗工切,揉磨入細。“古剎疏鍾度”寫聲,“遙嵐破月懸”寫色,其中“古剎”和“遙嵐”一實一虛,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遠”的意思。謂之“古剎”,說明建造時間已很久長;稱作“遙嵐”,表示山與人相距甚爲遙遠。兩兩比照、映襯,融入和諧統一的畫面之中,便覺自然真切,意境遙深。 末二句寫船家夜漁的情景。在山村灘多水淺的小河邊,夜間漁人用竹枝紮成火把照明,魚一見光亮,就慢慢靠近,愣頭愣腦地聽人擺弄。“沙頭敲石火”描寫捕魚人在河灘擊石取火,“燒竹照漁船”緊接上句,交代擊石取火是爲了替漁船照明。儘管並沒有直接提到打魚的事,但字句之間已作了暗示,讓讀者通過想象予以補充。 這首詩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運筆精細,力求形肖神似,像是嚴謹密緻的工筆山水畫。末二句正面寫人的活動,用墨省儉,重在寫意,猶如輕鬆淡雅的風俗畫。兩者相搭配,相映襯,情景十分動人。而且詩中的山嵐、溪水、古剎、漁船,乃至一草一木都顯得寥蕭淡泊,有世外之意。想來是詩人的情致滲透到作品的形象裏,從而構成這樣一種特殊的意蘊,反映了詩人“老去溪頭作釣翁”(《南園》其十)的歸隱之情。當然,這不過是他仕進絕望的痛苦的另一種表現罷了。 詩人在詩中着意刻畫了田園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濃厚的歸隱情緒,表現了詩人對仕途的失望、無奈之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róng):細密的草。
  • 夜菸:夜晚的霧氣。
  • 柳花:柳樹的花。
  • 雪浦:覆蓋著柳絮的水邊,因其白色如雪而得名。
  • 麥雨:春雨,因正值麥子生長的季節。
  • 谿田:谿邊的田地。
  • 古刹(chà):古老的寺廟。
  • 疏鍾:稀疏的鍾聲。
  • 遙嵐(lán):遠処的山霧。
  • 破月:不完整的月亮,指月牙。
  • 石火:用石頭敲擊産生的火花,用於點燃。
  • 燒竹:燃燒竹子,用以照明。

繙譯

清晨,小樹間的路逕剛剛顯露,細密的草葉上掛著夜晚的霧水。 柳樹的花絮像雪一樣覆蓋在水邊,春雨使得谿邊的田地水漲。 古老的寺廟裡傳來稀疏的鍾聲,遠処的山霧中,一彎新月高懸。 在沙灘上敲擊石頭取火,用燃燒的竹子照亮漁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南園清晨至夜晚的景色變化,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展現了時間的流轉。詩中“小樹開朝逕”與“長茸溼夜菸”形成對比,分別描繪了清晨的清新和夜晚的朦朧。柳花如雪、麥雨漲谿,生動地表現了春天的生機。古刹的鍾聲、遠山的霧靄和破月,增添了詩中的幽遠意境。最後,敲石火、燒竹照漁船的場景,展現了漁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田園詩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甯靜生活的曏往。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