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弟

· 李賀
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餘。 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 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拼音

譯文

與弟弟離別有三年了,回家重聚有一天多了。今晚的醁醽美酒,離家時緗帙包着的書。一身病痛現在還能活着回來,這世間什麼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呢?何必要問五木名色,拋出去管它是“梟”還是“盧”。

注釋

示弟:明弘治本《錦囊集》、徐渭批本《昌谷詩注》題下有“猶”字,因知其弟名猶。 一日:一作“十日”。 醁醽(lùlíng):酒名。《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輕軒而酌醁醽。”李善注:“《湘州記》曰:湘州臨水縣有酃湖,取水爲酒,名曰酃酒。盛弘之《荊州記》曰:淥水出豫章郡康樂縣,其間烏程鄉有井,官取水爲酒,酒極甘美,與湘東酃湖酒年常獻之,世稱醁醽酒。” 緗帙(xiāngzhì):淺黃色的包書布。 病骨:病身。猶:一作“獨”。 牛馬、梟盧:古代有擲五木的博戲,五木其形兩頭尖,中間平廣,一面塗黑色,畫牛犢以爲花樣,一面塗白,畫雉以爲花樣。凡投擲五子皆黑者,名“盧”;白二黑三者曰“梟”。見李翱《五木經》和程大昌《演繁露》卷六《投》。

《示弟》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前半部分描寫的是作者仕途蹭蹬,失意歸來,而其弟卻不嫌棄,熱情款待,使得作者悲喜交加的複雜情感;後半部分作者一方面顧影自憐,抒發了沉淪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時弊,表達了憤世嫉俗的情懷。全詩各聯出句與對句相輔相成,音韻和諧,對仗工穩。

賞析

前四句寫歸家後的心情。首二句點明時間。“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餘”。失意歸來,不免悲傷怨憤;和久別的親人團聚,又感到欣喜寬慰。三、四句“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時書”表現的正是詩人這種悲喜交織的複雜心情。弟弟不因“我”落泊歸來而態度冷淡,仍以美酒款待。手足情深,互訴衷腸,自有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樂趣。可是一看到行囊裏裝的仍是離家時帶的那些書籍,又不禁悲從中來。這裏雖隻字未提名場失意,而仕途蹭蹬的景況,已通過對具體事物的點染,委婉地顯示出來了。詩人善於捕捉形象,執簡馭繁,手法是十分高妙的。 後四句抒發感慨。“病骨猶能在”寫自己:“人間底事無”寫世事。意思是說:“儘管我身體不好,病骨支離,現在能活着回來,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於人世間,什麼卑鄙齷齪的勾當沒有呢?”詩人一方面顧影自憐,抒發了沉淪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時弊,表達了憤世嫉俗的情懷。這兩種感情交織在一起,顯得異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關於考試得失的問話。“牛馬”和“梟盧”是古代賭具“五木”(一名“五子”)上的名色,賭博時,按名色決定勝負。“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意思是說:“我應試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擲了事,至於是‘梟’是“盧”,是成是敗,聽之任之而已,何必過問呢!”其實當時“梟”(負彩)“盧”(勝彩)早見分曉,失敗已成定局,詩人正是悲憤填膺的時候,卻故作通達語,這是悲極無淚的一種表現。表面上愈是裝得“冷靜”、“達觀”,悲憤的情懷就愈顯得深沉激越。 黎簡說:“昌谷於章法每不大理會,然亦有井然者,須細心尋繹始見。”(《李長吉集評》)這首詩,當是李賀詩中“章法井然”的一個例子,音韻和諧,對仗亦較工穩。全詩各聯出句和對句的意思表面相對或相反,其實相輔相成。一者顯示悲苦,一者表示欣慰,但其思想感情的基調都是憂傷憤激。詩人裝作不介意仕途的得失,自我解嘲,流露出的正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極大痛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醁醽(lù líng):古代美酒名。
  • 緗帙(xiāng zhì):淺黃色的書套,代指書籍。
  • 病骨:指病弱的身躰。
  • 牛馬:比喻世俗的紛爭。
  • 梟盧:古代賭博遊戯中的兩種勝負結果,梟爲勝,盧爲負。這裡泛指賭博。

繙譯

離別弟弟已有三年,今日終於歸家,僅賸一天多的時間。 今晚品嘗著美酒醁醽,而那些書籍還是我離家時的模樣。 盡琯身躰病弱,但還能存活於世,人間的事情真是無奇不有。 何必去問那些世俗的紛爭,不如拋開一切,任由命運如賭博般決定。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李賀對離別後重逢的感慨,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深刻認識。詩中,“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馀”直接點出了時間的流逝和重逢的短暫。通過“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時書”的對比,詩人展現了時間的停滯與生活的延續。後兩句“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則透露出詩人對生命的堅靭和對世事的無奈。最後,“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任由命運擺佈的態度,躰現了其豁達的人生觀。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