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望江南:詞牌名。題注:一名《夢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夢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歸塞北》,一名《謝秋娘》,一名《春去也》。《全唐詩》作《憶江南》。《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遊仙》、《夢江南》、《江南好》。」
沾袖:(淚水)沾濕衣袖。
「沾袖復橫頤(yí)」句:謂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但又橫挂在下巴上,形容眼淚縱橫交流的狀態。頤,下巴。
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唐·劉皂《長門怨·其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妝空淚痕。」
將:拏。
和淚説:一面流眼淚,一面述説。和,《花草粹編》、吳訥本《尊前集》中均作「如」;説,《全唐詩》、《花草粹編》中均作「滴」。
鳳笙:相傳秦穆公時,蕭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愛慕他,穆公便將弄玉許配給他。後弄玉學吹簫,其聲清脆悅耳,引動了鳳,夫婦遂駕鳳飛去。漢·應仲瑗《風俗通·聲音·笙》:「《世本》:『隨作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後因稱笙爲「鳳笙」。唐·韓昌黎《淮氏子》詩:「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月明:月光明朗。唐·白香山《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痛苦。唐·白香山《長恨歌》有「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
更:愈發。
序
《望江南·多少淚》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亡國入宋被囚後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正面寫悲,通過描寫詞人思國流淚的情形,表達詞人對故國的追戀,抒發亡國之痛。全詞描摹細緻,語言直樸,有直入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賞析
李後主另一首《望江南·多少恨》用的是以反寫正的藝術手法,以樂來反襯苦,筆意有曲婉之感。但這首《望江南·多少淚》則不同,是直筆明寫,正見正寫,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藝術手法,因而有愈見沉痛之感。二詞可同讀,對作者的憂思愁恨則體會更深。
「多少淚」即「多少恨」之續寫,「一晌貪歡」(李後主《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後,悲情更苦,離恨更深,作者再也無法自制,衹能任憑「多少淚,斷臉復橫頤」了。眼淚縱橫當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難收,也許有號啕之舉,但是,淚可流,「心事」卻不可説,一是滿腔悔恨無法説,二是故國情懷不能説,自傷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現,作者心中愁苦躍然紙上。不但「心事」不可説,連往日可以寄託情思的鳳笙也不能吹起,這種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殘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欲將心思付瑤琴」(岳武穆《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之想,而這情此景,作者卻連這一點奢望都不敢有。況且,鳳笙向來爲歡歌之用,於此時吹奏,對李煜來講,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憶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無奈中又多添了幾分不堪回首的痛苦。於是乎,「腸斷更無疑」但是惟一的結局了。這首詞正是李煜入宋後「此中日夕衹以眼淚洗面」的眞實寫照。
全詞與「多少恨」同調,取筆不同但取意同。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細緻,語言直樸,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