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 雲鬢裁新緑

雲鬢裁新緑,霞衣曳曉紅。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朶彩雲何事、下巫峰。 趁拍鸞飛鏡,回身燕漾空。莫翻紅袖過簾槞,怕被楊花勾引、嫁東風。
拼音

注釋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來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義,大體屬小曲。調名本自漢張平子《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奩集》入「仙呂宮」。此詞有單調、雙調二體。單調者始自温飛卿詞,因詞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張子澄詞本此添字,因詞有「髙捲水晶簾額」句,名《水晶簾》,又有「驚破碧窗殘夢」句,名《碧窗夢》。鄭子聃有《我愛沂陽好》詞十首,更名《十愛詞》。以温飛卿《南歌子·手裏金鸚鵡》爲正體,單調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韻。另有單調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韻。雙調者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者始自毛熙震詞,周美成、楊無咎、仲殊五十四字體,無名氏五十三字體,倶本此添字。仄韻者始自《樂府雅詞》,惟石次仲詞最爲諧婉。周美成詞名《南柯子》,程正伯詞名《望秦川》,田不伐詞有「簾風不動蝶交飛」句,名《風蝶令》。雙調五十二字,前後闋各四句三平韻;雙調五十四字,前後闋各四句三平韻等變體。 題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呉訥鈔本、《東坡外集》倶未收,唯見《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子晉汲古閣本《東坡詞》。《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題作「舞妓」,茅維《蘇集》本無題。 霞衣:以雲霞爲衣,後用以指仙道所穿之服。龍楡生箋引《杜陽雜編·巻下》:「元和五年,内給事張惟則自新羅使迴,云於海上泊洲島間,忽聞鷄犬鳴吠,似有煙火,遂乘月閑歩。約及一二里,則見花木臺殿,金戸銀闕,其中有數公子,戴章甫冠,着紫霞衣,吟嘯自若。惟則知其異,遂請謁見。公子曰:『汝何所從來?』惟則具言其故。公子曰:『唐皇帝乃吾友也,汝當旋去,爲吾傳語。』俄而命一靑衣捧金龜印以授惟則,乃置之於寶函。復謂惟則曰:『致意皇帝。』惟則遂持之還舟中。迴顧舊路,悉無蹤蹟。金龜印長五寸,上負黃金,玉印面方一寸八分,其上曰:『鳳芝龍木,受命無疆。』惟則達京師,卽具以事進。上曰:『朕前生豈非仙人乎?』及覽龜印,歎異良久,但不能諭其文爾。因命緘以紫泥玉鏁,致於帳内。其上往往見五色光,可長數尺。是月寢殿前連理樹上生靈芝二株,宛如龍鳳。上因嘆曰:『鳳芝龍木,寧非此驗乎?』」 彩雲:龍楡生箋:「李太白《宮中行樂詞八首》詩:『衹愁歌舞散,化作綵雲飛。』」 巫峰:龍楡生箋:「《天中記》:『巫山十二峰,曰望霞、翠屛、朝雲、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昇、起雲、飛鳳、登龍、聖泉。』李正己《巫山髙》:『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 鸞飛鏡:龍楡生箋引《異苑·巻三·鸞鳴》:「罽(Jì)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致。飾金繁,饗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夫人曰:『嘗聞鸞見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覩影悲鳴,衝宵一奮而絶。」

這首詞寫歌女於宴間表演的情景。詞的上片寫歌女的盛妝艷飾和明麗動人。一、二句寫歌女的頭飾和衣著,精心修飾、光彩照人,是直寫鋪陳。三、四句寫歌女凝立宴前,準備表演,雖不動而有情,雖未舞而飄逸,是側寫比襯。「一朵」句用典,由前三句的直描其狀上一筆宕開,似問非問,未答已答,從宴中人的視角寫出了歌女的神采飛揚和婀娜多姿,手法新穎別致,形象生動鮮明。 詞的下片寫歌女的優美歌聲和動人舞姿。「趁拍」句用典寫歌女的演唱,形容歌聲美妙動聽。「回身」句寫歌女的舞蹈,形容舞姿的輕盈流轉。這些實寫都是爲後面的虛寫作鋪墊,用歌女聲舞雙絶的描寫渲染觀賞者的驚喜和感嘆,使下面二句中特殊心理活動的産生有順勢自然之感。「莫翻」是一種希望、勸止,正寫心情,反寫舞姿,且與「怕」字相對應,珠聯璧合,觀舞者的心醉神馳之態油然而出,不需贅言。
李煜

李煜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峯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爲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爲“千古詞帝”。 ► 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