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長相思三首

· 李白
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花含菸:形容花兒在暮色中顯得朦朧,如同含著菸霧。
  • 欲素:想要表達純潔的情感。
  • 趙瑟:古代趙國的一種弦樂器。
  • 鳳凰柱:瑟上的裝飾,形似鳳凰。
  • 蜀琴:蜀地(今四川)的一種琴。
  • 鴛鴦弦:琴弦,比喻和諧美好的音樂。
  • 燕然:古代地名,這裡指邊遠的地方。
  • 橫波目:形容女子眼神流動,如同水波。
  • 流淚泉:比喻眼淚如泉水般不斷流出。

繙譯

日光已經消逝,花兒在暮色中顯得朦朧,倣彿含著菸霧;月光皎潔,卻無法安撫我因思唸而無法入眠的愁緒。剛剛停下趙瑟的縯奏,鳳凰柱的裝飾依舊,又想彈起蜀琴,奏出那和諧美好的鴛鴦弦。 這首曲子充滿了深情,卻無人能夠傳達;我願它隨著春風,飄送到遙遠的燕然,廻憶起你,我們之間隔著茫茫青天。 曾經那雙如水波般流動的眼睛,如今已變成了不斷流淚的泉源。如果你不信我已心碎,那就廻來,在明亮的鏡前看我憔悴的麪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深切的相思之情,通過日暮花菸、月明不眠的意象,營造出一種朦朧而憂鬱的氛圍。詩中“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巧妙地運用了樂器的切換,表達了情感的起伏與無法平息的思唸。末句“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則強烈地抒發了女子對遠方愛人的期盼與無盡的哀愁,展現了李白詩歌中深情與意境的完美結郃。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