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夜居

· 吳融
寒潮落遠汀,暝色入柴扃。 漏永沈沈靜,燈孤的的清。 林風移宿鳥,池雨定流螢。 盡夜成愁絕,啼蛩莫近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陵: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西邊的山陵。
  • 暝色:黃昏時的天色。
  • 柴扃:柴門,指簡陋的門。
  • 漏永:指時間過得很慢,漏是古代計時器。
  • 沈沈:深沉的樣子。
  • 的的:明亮的樣子。
  • 林風:樹林間的風。
  • 宿鳥:棲息的鳥。
  • 池雨:池塘上的雨。
  • 流螢:飛舞的螢火蟲。
  • 盡夜:整夜。
  • 愁絕:極度憂愁。
  • 啼蛩:鳴叫的蟋蟀。

繙譯

寒潮退去,遠処的汀洲顯露,黃昏的天色悄悄進入了簡陋的柴門。 時間倣彿過得很慢,四周深沉而靜謐,孤燈閃爍,顯得格外明亮。 林間的風輕輕吹動,驚起了棲息的鳥兒,池塘上的雨似乎定住了飛舞的螢火蟲。 整夜都充滿了極度的憂愁,鳴叫的蟋蟀啊,請不要靠近庭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的靜謐與孤寂。通過“寒潮落遠汀”、“暝色入柴扃”等句,詩人巧妙地勾勒出了一個甯靜而又略帶憂鬱的夜晚景象。詩中“漏永沈沈靜,燈孤的的清”表達了時間的緩慢流逝和孤獨的氛圍。後兩句“林風移宿鳥,池雨定流螢”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增添了詩意的深度。結尾的“盡夜成愁絕,啼蛩莫近庭”則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苦與孤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夜晚的深刻感受。

吳融

吳融

吳融,字子華,吳翥孫,唐越州山陰人,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歲。唐昭宗龍紀進士。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後以禮部郎中爲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數詔,語當意詳,進戶部侍郎。終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詩》。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