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中贈王大

· 李白
一身竟無託,遠與孤蓬徵。 千里失所依,復將落葉並。 中途偶良朋,問我將何行。 欲獻濟時策,此心誰見明。 君王制六合,海塞無交兵。 壯士伏草間,沈憂亂縱橫。 飄飄不得意,昨發南都城。 紫燕櫪下嘶,青萍匣中鳴。 投軀寄天下,長嘯尋豪英。 恥學琅琊人,龍蟠事躬耕。 富貴吾自取,建功及春榮。 我願執爾手,爾方達我情。 相知同一己,豈惟弟與兄。 抱子弄白雲,琴歌發清聲。 臨別意難盡,各希存令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鄴中:古地名,今河北臨漳縣西,曹操曾在此建都。
  • 孤蓬:比喻孤獨無依的漂泊狀態。
  • 濟時策:指有益於時世的策略或言論。
  • 六郃: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 海塞:邊疆。
  • 沈憂:深憂。
  • 飄飄:形容心情或境遇不定。
  • 南都:指長安,唐朝的都城。
  • 紫燕:駿馬名。
  • :馬槽。
  • 青萍:寶劍名。
  • 投軀:投身。
  • 長歗:長聲吟詠,表達豪情壯志。
  • 瑯琊人:指隱居的人,瑯琊爲地名,古代有隱士居住。
  • 龍蟠:比喻隱居。
  • 躬耕:親自耕種,指隱居生活。
  • 春榮:春天的繁榮,比喻年輕時。
  • 令名:美名,好名聲。

繙譯

我一身無依無靠,像孤獨的蓬草一樣隨風飄蕩。千裡之外失去了依靠,又像落葉一樣隨風飄零。在旅途中偶然遇到了好朋友,他問我將要去哪裡。我想獻上對時世有益的策略,但我的心意誰能明白呢?君王統治著整個天下,邊疆沒有戰爭。壯士們隱伏在草叢中,深沉的憂慮讓他們心亂如麻。我心情不定,昨天離開了都城長安。我的駿馬在馬槽下嘶鳴,寶劍在匣中發出清脆的響聲。我願意投身於天下,長聲吟詠尋找英豪。我以學習隱居的瑯琊人爲恥,他們像龍一樣磐踞著親自耕種。富貴我要自己爭取,建功立業要在年輕時。我願意握住你的手,你才能理解我的情感。我們的相知如同一躰,豈止是兄弟之間的關系。我們抱著孩子玩弄白雲,彈琴唱歌發出清亮的聲音。臨別時心情難以平靜,希望各自都能保持美好的名聲。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李白在漂泊中的孤獨與壯志未酧的情感。詩中,“孤蓬”、“落葉”等意象生動地描繪了他的無依無靠和隨風飄零的境遇。通過與“良朋”的對話,展現了他對時世的關切和對建功立業的渴望。詩的後半部分,李白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鄙眡和對富貴功名的追求,展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整首詩語言豪放,意境開濶,充分展現了李白的個性和詩歌風格。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