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陵陽山登天柱石詶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 李白
韓衆騎白鹿,西往華山中。 玉女千餘人,相隨在雲空。 見我傳祕訣,精誠與天通。 何意到陵陽,遊目送飛鴻。 天子昔避狄,與君亦乘驄。 擁兵五陵下,長策遏胡戎。 時泰解繡衣,脫身若飛蓬。 鸞鳳翻羽翼,啄粟坐樊籠。 海鶴一笑之,思歸向遼東。 黃山過石柱,巘崿上攢叢。 因巢翠玉樹,忽見浮丘公。 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 朗詠紫霞篇,請開蕊珠宮。 步綱繞碧落,倚樹招青童。 何日可攜手,遺形入無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chóu):答謝。
  • 韓侍御:韓愈,唐代文學家,曾任侍御史。
  • 陵陽山:山名,位於今安徽省。
  • 天柱石:山峯名,陵陽山的最高峯。
  • 韓衆:指韓愈。
  • 玉女:仙女。
  • 祕訣:祕密的口訣或方法。
  • 精誠:極其真誠的心意。
  • 遊目:放眼遠望。
  • 飛鴻:高飛的雁。
  • 避狄:躲避戰亂。
  • 乘驄(cōng):騎着青白色的馬。
  • 擁兵:掌握軍隊。
  • 五陵:指長安附近的五個陵墓,這裏泛指長安。
  • 長策:長遠的策略。
  • (è):阻止。
  • 胡戎:指北方的遊牧民族。
  • 時泰:時世太平。
  • 繡衣:華麗的衣服。
  • 飛蓬:飄動的蓬草,比喻流浪不定。
  • 鸞鳳:鳳凰,比喻高貴的人。
  • 啄粟:啄食穀物,比喻受困。
  • 坐樊籠:比喻受束縛。
  • 海鶴:海上的仙鶴。
  • 思歸:思念歸去。
  • 遼東:地名,今遼寧省東部。
  • 巘崿(yǎn è):山峯。
  • 攢叢:聚集成叢。
  • :築巢。
  • 翠玉樹:形容樹木翠綠如玉。
  • 浮丘公:傳說中的仙人。
  • 王子喬:傳說中的仙人。
  • 吹笙:吹奏笙這種樂器。
  • 舞松風:在松風中舞蹈。
  • 朗詠:高聲吟詠。
  • 紫霞篇:指道教的經文。
  • 蕊珠宮:道教中神仙的居所。
  • 步綱:遵循道教的修煉步驟。
  • 碧落:天空。
  • 青童:道教中的仙童。
  • 遺形:拋棄形體,指修煉成仙。
  • 無窮:無限,指仙境。

翻譯

韓愈騎着白鹿,向西前往華山之中。 有千餘位仙女,相隨在雲端之上。 他們見到我傳授祕訣,我的精誠之心與天相通。 沒想到會來到陵陽山,放眼遠望送別高飛的雁。 天子昔日躲避戰亂,我也曾騎着青馬隨行。 掌握軍隊在長安之下,用長遠的策略阻止北方的遊牧民族。 時世太平,我脫下華麗的衣服,如同飄動的蓬草。 鳳凰展開羽翼,卻受困於啄食穀物,坐在束縛之中。 海上的仙鶴一笑,思念歸去向遼東。 黃山越過石柱,山峯聚集成叢。 因爲築巢在翠綠如玉的樹上,忽然見到傳說中的仙人浮丘公。 又引來了仙人王子喬,吹奏笙在松風中舞蹈。 高聲吟詠道教的經文,請求打開神仙的居所蕊珠宮。 遵循道教的修煉步驟繞過天空,倚着樹招來仙童。 何時可以攜手,拋棄形體進入無限的仙境。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對韓愈的答謝之作,通過描繪韓愈騎白鹿西行、仙女相隨的仙境景象,展現了詩人對道教仙境的嚮往和對韓愈的敬仰。詩中「精誠與天通」表達了詩人對道教修煉的虔誠,而「何日可攜手,遺形入無窮」則抒發了詩人渴望與韓愈一同修煉成仙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道教的神祕色彩和詩人對仙境的無限憧憬。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