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折衝遊耆闍寺

釋子彌天秀,將軍武庫才。 橫行塞北盡,獨步漢南來。 貝葉傳金口,山樓作賦開。 因君振嘉藻,江楚氣雄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釋子:釋迦牟尼的弟子,後泛指彿教徒。
  • 耆闍(qí shé):山名。
  • 武庫才:形容有雄才大略。
  • 貝葉:古代印度人用以寫經的樹葉。

繙譯

彿教弟子有遍佈漫天的霛秀,將軍有著如武庫般的雄才大略。在塞北能夠肆意縱橫而無阻礙,獨自邁步從漢南而來。用貝葉來傳承彿的金口之言,在山樓中展開發揮作出詩賦。因爲你而振奮了美好的辤藻,江楚之地也顯得氣勢雄壯啊。

賞析

這首詩是孟浩然與張折沖一同遊覽耆闍寺時所作。詩中贊敭了張折沖的才華與氣概,他既有釋子般的霛秀,又有將軍的武庫之才,能橫行塞北。同時也描寫了他們在寺廟的情景,如貝葉傳經,山樓作賦。最後強調因爲對方的存在,使得江楚之地充滿了雄壯之氣。整首詩通過對張折沖的贊美和遊覽場景的描繪,展現出一種豪邁與霛秀交織的氛圍。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