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才

· 李白
黃口爲人羅,白龍乃魚服。 得罪豈怨天,以愚陷網目。 鯨鯢未剪滅,豺狼屢翻覆。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遭逢二明主,前後兩遷逐。 去國愁夜郎,投身竄荒谷。 半道雪屯蒙,曠如鳥出籠。 遙欣剋復美,光武安可同。 天子巡劍閣,儲皇守扶風。 揚袂正北辰,開襟攬羣雄。 胡兵出月窟,雷破關之東。 左掃因右拂,旋收洛陽宮。 回輿入鹹京,席捲六合通。 叱吒開帝業,手成天地功。 大駕還長安,兩日忽再中。 一朝讓寶位,劍璽傳無窮。 愧無秋豪力,誰念矍鑠翁。 弋者何所慕,高飛仰冥鴻。 棄劍學丹砂,臨爐雙玉童。 寄言息夫子,歲晚陟方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口:幼鳥,比喻年幼無知。
  • :捕捉。
  • 白龍:神話中的神龍,比喻高貴的人物。
  • 魚服:化裝成魚的樣子,比喻隱藏身份。
  • 鯨鯢:大魚,比喻兇惡的敵人。
  • 剪滅:消滅。
  • 豺狼:比喻兇殘的人。
  • 翻覆:反覆無常。
  • 楚地囚:指被囚禁的楚國人,比喻自己被囚禁。
  • 秦庭哭:指在秦國的朝廷上哭泣,比喻渴望得到釋放。
  • 二明主:指唐太宗和唐高宗。
  • 兩遷逐:兩次被流放。
  • 夜郎:古代西南地區的一個部落,比喻偏遠的地方。
  • 屯蒙:困境。
  • 剋復:恢復。
  • 光武:東漢光武帝劉秀,比喻英明的君主。
  • 劍閣:地名,在今四川省。
  • 儲皇:指皇太子。
  • 扶風:地名,在今陝西省。
  • 北辰:北極星,比喻皇帝。
  • 胡兵:指外族軍隊。
  • 月窟:神話中的地名,比喻邊遠地區。
  • 鹹京:指長安。
  • 六合:天地四方,比喻整個世界。
  • 叱吒:怒斥聲。
  • 劍璽:皇帝的劍和印,象徵皇權。
  • 秋豪:極細小的東西,比喻微不足道的力量。
  • 矍鑠:形容老人精神健旺。
  • 弋者:射鳥的人,比喻追求功名的人。
  •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高遠的志向。
  • 丹砂:煉丹用的原料,比喻修煉仙道。
  • 雙玉童:指煉丹時的助手。
  • 息夫子:指息秀才。
  • 方蓬:指仙境。

翻譯

年幼無知時被人捕捉,高貴如白龍也需隱藏身份。 獲罪並非怨天尤人,而是因愚昧陷入困境。 兇惡的敵人尚未消滅,兇殘的人反覆無常。 悲嘆自己如同楚地囚徒,何時能在秦庭哭泣求釋放。 遭遇兩位英明的君主,前後兩次被流放。 離開國家,憂愁地前往夜郎,投身於荒涼的山谷。 半路上遭遇困境,如同鳥兒逃出籠子般解脫。 遙望遠方,欣喜於國家的恢復,光武帝的英明難以比擬。 天子巡視劍閣,皇太子守衛扶風。 揮袖如同北極星般堅定,敞開胸懷,招攬羣雄。 外族軍隊從邊遠地區出發,雷聲震動關東。 左掃右拂,迅速收復洛陽宮。 返回長安,席捲整個世界。 怒斥聲中開創帝業,親手成就天地間的偉業。 天子返回長安,兩日的光輝再次照耀。 一旦讓出寶位,劍璽傳承無窮。 愧疚於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誰會記得那位精神矍鑠的老人。 射鳥的人仰望高飛的鴻雁,羨慕其高遠的志向。 放棄劍術,學習煉丹,身邊有兩位玉童助手。 寄語息秀才,晚年將前往仙境。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在被流放夜郎途中,得知唐軍收復長安的消息後所作。詩中,李白以自己的遭遇爲背景,表達了對國家恢復的欣喜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他通過對比自己的困境與國家的復興,展現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個人理想的追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黃口」、「白龍」、「鯨鯢」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深遠的意境。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雄渾,展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