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遊

· 李賀
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謁承明廬,老作平原客。 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國。 旅歌屢彈鋏,歸問時裂帛。
拼音

賞析

羈旅在外,詩人思緒萬千。此時,李賀正值壯年,本應大展身手、建功立業,然而,卻只能離鄉背井、困頓於異鄉。爲此,詩人寫下了這首詩來抒寫自己的憂怨。“不謁承明廬,老作平原客”,這是怎樣的尷尬和無奈?失意之中,人總是會生出思鄉之情,李賀也不例外。“屢彈鋏”,詩人希望能像馮諼那樣展示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艱難,根本無法實現。更令詩人傷痛的是,除了政治上失意外,又被迫客居異鄉。可以說,失意之中又增添幾分痛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承明廬:漢代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指入朝爲官。
  • 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趙勝。李賀作客潞州,是舊趙地,故稱“平原客”。
  • (jiá):劍柄,這裡指劍。
  • 裂帛:指撕裂佈帛,寫家信。

繙譯

悲傷充滿了千裡之外的心,陽光溫煖著南山的石頭。 沒有去拜見朝廷的高官,老來卻成爲了異鄕的客人。 四季都離開了家鄕的廟宇,三年離開了故鄕的土地。 旅途中的歌聲時常伴隨著劍的彈奏,廻家時衹能撕裂佈帛寫信。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李賀對遠離家鄕、漂泊異地的深深哀愁。詩中“悲滿千裡心”一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無盡悲傷。後文通過“不謁承明廬,老作平原客”的對比,突顯了詩人的孤獨與無奈。最後兩句“旅歌屢彈鋏,歸問時裂帛”,則通過具躰的旅途生活細節,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漂泊無依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李賀詩歌的獨特魅力。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