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
醜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
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
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費精神。
功成無所用,楚楚且華身。
大雅思文王,頌聲久崩淪。
安得郢中質,一揮成斧斤。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效顰 (xiào pín):模仿皺眉,指醜女東施模仿西施皺眉。
- 壽陵:地名,指壽陵少年學習邯鄲人走路。
- 邯鄲 (hán dān):地名,古代趙國的都城。
- 斐然 (fěi rán):有文采的樣子。
- 雕蟲:比喻小技、小道,多指詞章之學。
- 棘刺 (jí cì):荊棘的刺。
- 沐猴 (mù hóu):即獼猴。
- 楚楚 (chǔ chǔ):鮮明整潔的樣子。
- 大雅:《詩經》的一部分,這裏指正聲。
- 頌聲:頌揚之聲。
- 崩淪 (bēng lún):衰落。
- 郢中質 (yǐng zhōng zhì):指郢都的匠人,能揮斧成風,比喻技藝高超的人。
- 斧斤 (fǔ jīn):斧頭。
翻譯
醜女模仿西施皺眉,回家後驚動了四鄰。 壽陵少年忘記了本來的步態,模仿邯鄲人走路,結果被人嘲笑。 一首文采斐然的詩,卻因爲雕琢過度而喪失了天真。 在荊棘的刺上雕刻獼猴,耗費了三年的精力。 技藝雖成卻無實際用處,只是外表光鮮而已。 我思念古代的文王,他的頌歌早已衰落。 如何能遇到郢都的匠人,一揮斧頭就能成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幾個典故,諷刺了那些盲目模仿、追求形式而喪失本真的人。詩中「醜女效顰」和「壽陵失步」都是諷刺那些不自量力、東施效顰的行爲。而「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則是批評那些過分雕琢、喪失自然之美的文藝作品。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古代文王時代正聲的懷念,以及對技藝高超、能一揮而就的匠人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犀利,寓意深刻,體現了李白對真、善、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