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昌尹張鴻與

西山秋色鬱嵯峨,茂宰時停白玉珂。 南國梯航催貢賦,中原天地憶提戈。 鳴琴此日人應頌,下榻昔年事若何。 滿目秋風送徵雁,暮天回首一悲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山:指南昌西山,風景秀麗。
  • 鬱嵯峨:形容山勢高聳,鬱鬱蔥蔥。
  • 茂宰:指張鴻與,意爲賢能的官員。
  • 白玉珂:古代官員佩戴的玉飾,此處指張鴻與的官職。
  • 南國:指南方的國家或地區。
  • 梯航:指梯子和船,比喻交通要道。
  • 貢賦:指向國家繳納的稅賦。
  • 中原:指中國中部地區,常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 天地:指國家或天下。
  • 提戈:拿起武器,指戰爭。
  • 鳴琴:彈琴,此處比喻治理得當,社會和諧。
  • 下榻:指住宿,此處指張鴻與的政績。
  • 徵雁:指南飛的雁羣,常用來象徵離別或遠行。

翻譯

西山的秋色鬱鬱蔥蔥,高聳入雲,賢能的官員張鴻與時常停下他的白玉珂。南方的交通要道催促着繳納稅賦,而中原地區的人們則在懷念着拿起武器保衛天下的日子。如今,人們應當頌揚他治理得當,社會和諧,就像當年他住宿在此地一樣。滿眼都是秋風送走的南飛雁羣,回首望向暮色中的天空,心中涌起一陣悲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西山的美景和賢能官員張鴻與的政績,通過對比南國的繁忙與中原的懷舊,表達了對和平時代的珍惜和對過去戰亂的回憶。詩中「鳴琴」與「下榻」的比喻巧妙地展現了張鴻與的治理成果,而「徵雁」和「悲歌」則增添了詩的離愁別緒,使得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

樑有譽

明廣東順德人,字公實,號蘭汀。與歐大任等同學於黃佐,有詩名。嘉靖二十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與李攀龍等結詩社,史稱後七子。因念母,稱病歸。杜門讀書,雖大吏至,亦不出見。卒年三十六。有《蘭汀存稿》。 ► 236篇诗文